在强大有力的基层政权组织下,依靠着高速有效的动员体系,凭借着多年来普及军事训练的积累,二十个动员旅迅速完成组建。并且,与现有的警备旅完成合编,以警备旅的番号,出现在了南中各地通往两广的道路系统上。
这一切,不过是在短短的几十天之内完成!这些情况,让在南中各处做生意的内地商人们无不是为之惊叹,大跌眼镜。“虽然咱们早就都知道,梁国公治下全用秦法,从国公府到一个寻常百姓之间都有官吏管理,一举一动皆有法度。但是,也不曾想到,数十万兵马,居然是旦夕之间便告完成?”
“这还不算啥!侬看看伊拉那些兵,哪个走在路上不是喜笑颜开的?家人送行的时候,也是高高兴兴的,就好像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娶新娘子一样!和咱们读书时杜工部诗中所说的‘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完全是两个样子嘛!阿拉就听到父母妻儿叮嘱,一定要好好的打仗,立功回来,把咱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些!这不就是太史公所说的,不得爵毋返?当真是如同秦国一样,闻战则喜啊!”
“各位相与,你们说,这样的底蕴,这样的实力,这场仗,还有什么怀疑吗?”
“梁国公他老人家麾下兵精粮足,器械犀利,又有数百万如同家丁、白甲兵一般的兵员储备,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我听说,他老人家还想着拥立一位大明宗室为天子,这种事,无疑是对军心士气不利啊!”
“吾等虽为商民,但是,在这国公爷治下,只要你足额按时交纳税款,便没有人歧视你!日后,我等不妨一同联名上书,请国公爷以天下苍生百姓为重,可怜百姓一番,早日得正大位,以安天下人心!”
商号里商人们的议论,自然不会影响到道路上部队的行军。他们继续按照参谋处颁布的行军计划,沿着规划的路线,士气饱满的向北而来。
为数多达二十几万的军队。又有大批的武器辎重火炮车辆随行,自然不能通过海运了,更不能沿着羊肠小道行军。好在李守汉从来不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自然也不会相信什么民可自治。自从开基建业以来,李守汉就一直不断强化道路系统,并设立了严格管理制度。同时,又专门组建了被某些人抨击为过时的筑路工程部队,不断的挑战雨林江河高山峡谷,终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的超越了历史上的秦人,修筑了堪称中南奇迹的新直道工程。
这条,或者说是这套新直道工程,最北段到了韶关和仙霞岭,前哨更是深入赣南。然后,沿着福建、广东一路南下,不停的用道路将各地的州城府县村镇连接起来。在梅州,在珠三角,在雷州,在钦州、廉州,在桂林,编织出一个密密麻麻的道路网,遇山过山,遇水架起桥梁或是在渡口搭起浮桥。沿海各地原有的港口码头,更是大力扩建,便于停泊大型船只。
新直道工程参考现代中国的道路分级制度,主要分国道,省道,乡道三级,其中国道的全部,省道的大部,都是由专业的筑路工程队修建。
由于害怕邻居的老前辈来索要版权,同时考虑时代特征,李守汉没敢采用铁道兵这个名字,但是,工程队的具体工作,却是和铁道兵一样的。虽然南中没有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工程复杂,但是面临的挑战却是类似的。那就是,必须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打通主要资源产地与工业区的联系,同时还要考虑民间物流的畅通,促进经济发展。历史上,铁道兵北凿秦岭,南下成昆,西穿巴蜀,中通襄成,一直到现在,每每旅客通过成昆线,依然震撼于铁道兵的坚持和成就。但是,有些人就是能把玉石当粪土扔掉,当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还没有完成引滦入津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不是庆功会,而是解散的命令。李守汉每每回首这段历史,总是心中一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厚待这些堑山塞谷的英雄,不能让愚公流完了汗水,再去流泪水。
所幸,既然李守汉有这个心思,下面自然也就不敢乱来。因此,虽然工程部队一直以条件艰苦,伤亡率较高而闻名,但是优厚的饮食工资待遇和良好的退伍保障,还是吸引着最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别的不说,一个李家直辖企业优先录用,就足够南中的青年打破脑袋往里面钻的。当然了,李守汉不会说破这一点,他总是时不时的感谢工程部队的高风亮节,辛勤付出,然后默默的把待遇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就连那些在阮家的修筑道路企业里服役的额官奴,只要表现好,或者是立了功,都可以提前解除官奴身份,变为自由身份。并且,李守汉继承了一个优良传统,如果家人当中有官奴的话,那么,不管你是作战部队、商船上的水手,筑路队的工人,只要你立了功,都可以提出以自己的军功来折抵亲人的服役期,甚至是直接恢复自由人身份。可能是因为学历太低的原因吧,李守汉从来就不习惯一边骂别人懒,一边把待遇降的更低。
在打通的国道和主要省道之后,一个更考验政权控制能力的乡道工程摆在了李守汉面前。对此,李守汉采取了通过基层政权鼓励多渠道筑路的原则,简单来说,不管你是地主、工场主、大海商也不管你是寺庙方丈道长还是天主教徒,只要能拿出钱粮来,修筑符合政府标准的道路,那政府就给你提供产业补贴,或者是减税,或者是介绍生意。
同时,对修筑完毕的乡道,实行分片包干,由基层干部分片负责乡道的维护。说白了,就是复制建国后的乡道管理制度,这一套在现在的中国来说,自然算不上先进,但是在那个时代,绝对堪称石破天惊。
一般来说,本来就没有路,也就是走得人多了之后,也就形成了路。既然没有人修,那为啥还要养护?偶尔能够出现一两个修桥补路,做日常养护的人,不是被视为有大功德于乡里的善人,就是奇人。李排长的回忆录里说,当年豫西的民团头子别廷芳,便有类似的规定,为了保证抗战需要,辖区内的农民,必须做到后雨修补路面,雪后扫雪。确保道路畅通。李排长对此啧啧称赞,顺带着,他也吐槽了一番,为啥那么多的中央军将领,政府高官们,反而不如一个民团头子?
当然,这些道路养护费用,自然也是有出处的,不会让乡镇基层官吏自己去想办法,那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李守汉还干不出来。他早在河静时期就出台了道路方面的相关法度,所有的在册车辆船只,除了被征用给公家服役之外,平时一律要交养路费,道路通行费。那种商家运货牟利,却让沿途百姓服劳役来维修道路的好事,在中原或许可以,在南中想都不要想。
为数多达数十万里的国道、省道、乡道,以及在无数江河上架起的桥梁,渡口搭建的浮桥,常设的摆渡,为几十万军队的快速机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有了这些畅通的道路,才能保证部队在四十天之内,完成了从组建,到行军到了两广境内的变态速度。
当然,这些,也不仅仅是完全依托于硬件。各种制度和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更是胜利的保障。别的不提了,单单说行军方案的制定,我国历史上,从来都有兵过如梳的说法,甚至更有大军在某地通过,那么,三年之内不安排军队从这里通过的规矩。为啥?就是因为大队军马的通过,对于当地的生活会造成极大的骚扰。大明朝廷的制度则是更加过分,明文规定,只有军队到了我这一亩三分地三天以上,我才会发粮食给你们。在这三天里,你们就先餐风饮露,修仙练气吧!但是,你们还不能不打仗,甚至不能打败仗。不然,就休要怪我一支生花妙笔弹劾你们了!
而行军方案就避免了这一点。
参谋处制定的方案,同时抄送公事房。两个部门联合行文,大体上就是某个部队,以团为单位,有人员多少,马匹多少,车辆多少,于某年某月某日通过某省某地,责令有司为该部准备好饮食柴草豆料蔬菜等物若干。相关费用记账,请该部官长签名用印确认,日后统一组织核销。
这么一来,既避免了道路拥挤阻塞,影响了当地的交通,又可以让路过的部队不用担心饮食,行军数十里,便有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吃。同时,还可以携带一些蔬菜肉食,往前面的宿营地去。这种情况,也只有在老根据地里才会出现。清风店战役时,华北部队一昼夜飞兵二百四十里,从保定北面的徐水,到达定县方顺桥作战地域。冀中老根据地的群众,在几十里长的道路两边,每隔五十米都设立了粮水站,昼夜不停的烧水煮粥,蒸馒头烙大饼。妇女们不仅提着篮子端着簸箕向战士们手里、衣兜里塞着撕成条的烧鸡,煮熟的鸡蛋、烙饼、白薯、包子以及花生、大枣、柿子,核桃,大缸里盛着煮好之后温度适宜的粥,让自己的子弟兵可以一路走一路吃。
而相反的,装备精良的国军们,依托着美制十轮卡车却只能每天行军几十里路,不要说吃饭了,甚至一口干净水都喝不上。原因嘛,也很简单,没有完善的基层组织政权,丧失了人心,再好的武器,也是给别人准备的战利品。
这一切,不过是在短短的几十天之内完成!这些情况,让在南中各处做生意的内地商人们无不是为之惊叹,大跌眼镜。“虽然咱们早就都知道,梁国公治下全用秦法,从国公府到一个寻常百姓之间都有官吏管理,一举一动皆有法度。但是,也不曾想到,数十万兵马,居然是旦夕之间便告完成?”
“这还不算啥!侬看看伊拉那些兵,哪个走在路上不是喜笑颜开的?家人送行的时候,也是高高兴兴的,就好像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娶新娘子一样!和咱们读书时杜工部诗中所说的‘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完全是两个样子嘛!阿拉就听到父母妻儿叮嘱,一定要好好的打仗,立功回来,把咱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些!这不就是太史公所说的,不得爵毋返?当真是如同秦国一样,闻战则喜啊!”
“各位相与,你们说,这样的底蕴,这样的实力,这场仗,还有什么怀疑吗?”
“梁国公他老人家麾下兵精粮足,器械犀利,又有数百万如同家丁、白甲兵一般的兵员储备,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我听说,他老人家还想着拥立一位大明宗室为天子,这种事,无疑是对军心士气不利啊!”
“吾等虽为商民,但是,在这国公爷治下,只要你足额按时交纳税款,便没有人歧视你!日后,我等不妨一同联名上书,请国公爷以天下苍生百姓为重,可怜百姓一番,早日得正大位,以安天下人心!”
商号里商人们的议论,自然不会影响到道路上部队的行军。他们继续按照参谋处颁布的行军计划,沿着规划的路线,士气饱满的向北而来。
为数多达二十几万的军队。又有大批的武器辎重火炮车辆随行,自然不能通过海运了,更不能沿着羊肠小道行军。好在李守汉从来不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自然也不会相信什么民可自治。自从开基建业以来,李守汉就一直不断强化道路系统,并设立了严格管理制度。同时,又专门组建了被某些人抨击为过时的筑路工程部队,不断的挑战雨林江河高山峡谷,终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的超越了历史上的秦人,修筑了堪称中南奇迹的新直道工程。
这条,或者说是这套新直道工程,最北段到了韶关和仙霞岭,前哨更是深入赣南。然后,沿着福建、广东一路南下,不停的用道路将各地的州城府县村镇连接起来。在梅州,在珠三角,在雷州,在钦州、廉州,在桂林,编织出一个密密麻麻的道路网,遇山过山,遇水架起桥梁或是在渡口搭起浮桥。沿海各地原有的港口码头,更是大力扩建,便于停泊大型船只。
新直道工程参考现代中国的道路分级制度,主要分国道,省道,乡道三级,其中国道的全部,省道的大部,都是由专业的筑路工程队修建。
由于害怕邻居的老前辈来索要版权,同时考虑时代特征,李守汉没敢采用铁道兵这个名字,但是,工程队的具体工作,却是和铁道兵一样的。虽然南中没有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工程复杂,但是面临的挑战却是类似的。那就是,必须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打通主要资源产地与工业区的联系,同时还要考虑民间物流的畅通,促进经济发展。历史上,铁道兵北凿秦岭,南下成昆,西穿巴蜀,中通襄成,一直到现在,每每旅客通过成昆线,依然震撼于铁道兵的坚持和成就。但是,有些人就是能把玉石当粪土扔掉,当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还没有完成引滦入津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不是庆功会,而是解散的命令。李守汉每每回首这段历史,总是心中一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厚待这些堑山塞谷的英雄,不能让愚公流完了汗水,再去流泪水。
所幸,既然李守汉有这个心思,下面自然也就不敢乱来。因此,虽然工程部队一直以条件艰苦,伤亡率较高而闻名,但是优厚的饮食工资待遇和良好的退伍保障,还是吸引着最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别的不说,一个李家直辖企业优先录用,就足够南中的青年打破脑袋往里面钻的。当然了,李守汉不会说破这一点,他总是时不时的感谢工程部队的高风亮节,辛勤付出,然后默默的把待遇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就连那些在阮家的修筑道路企业里服役的额官奴,只要表现好,或者是立了功,都可以提前解除官奴身份,变为自由身份。并且,李守汉继承了一个优良传统,如果家人当中有官奴的话,那么,不管你是作战部队、商船上的水手,筑路队的工人,只要你立了功,都可以提出以自己的军功来折抵亲人的服役期,甚至是直接恢复自由人身份。可能是因为学历太低的原因吧,李守汉从来就不习惯一边骂别人懒,一边把待遇降的更低。
在打通的国道和主要省道之后,一个更考验政权控制能力的乡道工程摆在了李守汉面前。对此,李守汉采取了通过基层政权鼓励多渠道筑路的原则,简单来说,不管你是地主、工场主、大海商也不管你是寺庙方丈道长还是天主教徒,只要能拿出钱粮来,修筑符合政府标准的道路,那政府就给你提供产业补贴,或者是减税,或者是介绍生意。
同时,对修筑完毕的乡道,实行分片包干,由基层干部分片负责乡道的维护。说白了,就是复制建国后的乡道管理制度,这一套在现在的中国来说,自然算不上先进,但是在那个时代,绝对堪称石破天惊。
一般来说,本来就没有路,也就是走得人多了之后,也就形成了路。既然没有人修,那为啥还要养护?偶尔能够出现一两个修桥补路,做日常养护的人,不是被视为有大功德于乡里的善人,就是奇人。李排长的回忆录里说,当年豫西的民团头子别廷芳,便有类似的规定,为了保证抗战需要,辖区内的农民,必须做到后雨修补路面,雪后扫雪。确保道路畅通。李排长对此啧啧称赞,顺带着,他也吐槽了一番,为啥那么多的中央军将领,政府高官们,反而不如一个民团头子?
当然,这些道路养护费用,自然也是有出处的,不会让乡镇基层官吏自己去想办法,那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李守汉还干不出来。他早在河静时期就出台了道路方面的相关法度,所有的在册车辆船只,除了被征用给公家服役之外,平时一律要交养路费,道路通行费。那种商家运货牟利,却让沿途百姓服劳役来维修道路的好事,在中原或许可以,在南中想都不要想。
为数多达数十万里的国道、省道、乡道,以及在无数江河上架起的桥梁,渡口搭建的浮桥,常设的摆渡,为几十万军队的快速机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有了这些畅通的道路,才能保证部队在四十天之内,完成了从组建,到行军到了两广境内的变态速度。
当然,这些,也不仅仅是完全依托于硬件。各种制度和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更是胜利的保障。别的不提了,单单说行军方案的制定,我国历史上,从来都有兵过如梳的说法,甚至更有大军在某地通过,那么,三年之内不安排军队从这里通过的规矩。为啥?就是因为大队军马的通过,对于当地的生活会造成极大的骚扰。大明朝廷的制度则是更加过分,明文规定,只有军队到了我这一亩三分地三天以上,我才会发粮食给你们。在这三天里,你们就先餐风饮露,修仙练气吧!但是,你们还不能不打仗,甚至不能打败仗。不然,就休要怪我一支生花妙笔弹劾你们了!
而行军方案就避免了这一点。
参谋处制定的方案,同时抄送公事房。两个部门联合行文,大体上就是某个部队,以团为单位,有人员多少,马匹多少,车辆多少,于某年某月某日通过某省某地,责令有司为该部准备好饮食柴草豆料蔬菜等物若干。相关费用记账,请该部官长签名用印确认,日后统一组织核销。
这么一来,既避免了道路拥挤阻塞,影响了当地的交通,又可以让路过的部队不用担心饮食,行军数十里,便有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吃。同时,还可以携带一些蔬菜肉食,往前面的宿营地去。这种情况,也只有在老根据地里才会出现。清风店战役时,华北部队一昼夜飞兵二百四十里,从保定北面的徐水,到达定县方顺桥作战地域。冀中老根据地的群众,在几十里长的道路两边,每隔五十米都设立了粮水站,昼夜不停的烧水煮粥,蒸馒头烙大饼。妇女们不仅提着篮子端着簸箕向战士们手里、衣兜里塞着撕成条的烧鸡,煮熟的鸡蛋、烙饼、白薯、包子以及花生、大枣、柿子,核桃,大缸里盛着煮好之后温度适宜的粥,让自己的子弟兵可以一路走一路吃。
而相反的,装备精良的国军们,依托着美制十轮卡车却只能每天行军几十里路,不要说吃饭了,甚至一口干净水都喝不上。原因嘛,也很简单,没有完善的基层组织政权,丧失了人心,再好的武器,也是给别人准备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