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还记得,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

    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

    这个是因为,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

    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

    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一直以来养成的自大和苏联领导人们对事态发展的看不清楚,形成了一种苏联政府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要不然的话,巴姆洛夫斯基也不会找到李忠信合作,从李忠信这里不断地借钱,甚至是国家一些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和高科技的东西都出手给了李忠信。

    他们觉得,他们只要渡过了这段时期,渡过了难关,那么,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了。

    苏联想要渡过这样的一个艰难的时期,可是,西方国家和美国却不想让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缓过神来,他们加大了同中东国家的合作。

    所以,在很多时候,科威特和沙特两个国家在这个时间段,一直是按照西方国家所要求的,疯狂开采出货。

    对于伊拉克想要让他们减产,来让石油价格上涨的想法,他们根本就不予理会,这个也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点。

    伊拉克觉得,科威特和他们一直是同宗的兄弟关系,他们之间应该团结,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保持一致,而不是互相拆台。

    而在边界油田方面,则是鲁迈拉油田之争。鲁迈拉油田横贯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边界,大部分在伊拉克境内,但该油田的地层结构是锅底状的,而锅底部位却在科威特境内,所以,两国对鲁迈拉油田的开采权和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

    他们都觉得是对方做的不好,对方占据了相当大的便宜,都觉得自己的开采权力和收入分配要更多,而不是现在的这样一种状况。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与美国统一战线,科威特则是伊拉克的最大债主,伊拉克欠科威特140亿美元,绝大部分买了美式武器。

    萨达姆认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萨达姆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两个最大的债主科威特和沙特拒绝。

    科威特和沙特对于伊拉克的这个提议十分不满,他们觉得,伊拉克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战,他们借给伊拉克钱财已经是做到了最好,这些钱都是好钱,凭什么要给予免单,伊拉克这样说,这样做是一种无赖的行为。

    波斯湾石油大发现后,科威特面积约为伊拉克的1/25,石油储量却达到伊拉克的八成,可谓遍地石油。

    地理上科威特还占着两河流域的出海口,让伊拉克运输往波斯湾的石油,必须经过科威特。同为产油国,两国存在竞争关系,科威特之于伊拉克,如鲠在喉。

    伊拉克人一直想兼并科威特,这是历史、地理、宗教、石油全方面的问题,至于伊拉克欠科威特那点债务,可以算是个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