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事情要说。”张思文点了点头,沉声问道。
“季起想借这一次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外放出去。”愈彦深吸一口气,借张思文心情大好的东风,他不再绕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要迈出第一步,否则,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季起。”张思文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和怀疑,“是他的意思,还是吴麒市长的意思!”
“是他自己的意思!”
“他主动和你说的。”张思文又平静地问道,“你又是怎么想的!”
“是他主动说的。”愈彦微一沉吟,一板一眼地说道,“我觉得季起不管是资历还是级别,都够外放的条件了,他主动提出外放,是要求进步的表现,而且,他的态度很诚恳……”
愈彦的话,重点在最后一句!!态度很诚恳!!含义丰富,包含了耐人寻味的内容,相信张思文能听得明白,值此风起云涌之际,如果能有吴麒贴身秘书的倒向,必定对吴麒的信心是致命一击。
说实话,在市委的每一个秘书,都有要求进步的心思,但要求进步和最终能不能进步,中间相隔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无数人终其一生都只能望理想而兴叹。
张思文嘴角微微上扬,眉毛连续上挑几次,有说话,回身坐回到了座位之上。
熟悉张思文肢体语言的愈彦知道,嘴角上扬、眉毛上挑,是张思文不快的情绪表露,证明季起的问,确实如他先前所担心的一样,触动了张思文为人的底线。
跟着一个有原则和底线的领导是好事,有些领导办事有原则和底线,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并不是秘书之福,领导对秘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可以决定秘书的命运前途,还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秘书以后的成长之路,对一个秘书的执政思路和人生理念的形成,绝对可以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秘书在官场上的进步,就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一个有着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优秀老师,可以教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同理,一个有原则和党性的好领导,可以带出一个三观正确忧国忧民的好秘书。
不过季起的事情,虽然不合了张思文为人的原则,但愈彦也必须推动,一是愈彦认定季起的为人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他和吴麒的性格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季起选择在关键时刻退出吴麒和张思文之争,是为明智之举,是一个无法自主自己命运的小秘书的无声的抗争,让愈彦感同身受,感觉帮助季起,就和帮助自己有区别。
诚然,愈彦置身张思文和吴麒之争,是心甘情愿,而且他很清楚,想要在危机重重的官场中步步为营,就必须锻炼出一身的铜筋铁骨,但话又说回,不是所有人都有以身试险的勇气,有人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一个秘书或一任地方官,只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执政一方,为民造福,并不想陷入无休止或是必要的政治斗争之中。
正是出于对季起的理解,再基于此事可以对吴麒造成不小的打击,愈彦才宁愿冒着被张思文呵斥的危险帮季起一帮,而且不知何故,季起总让他莫名想起一个人!!李商隐。
错,就是最有才情却最具悲情的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本是文人,或许他也有太大的政治抱负,却因为一桩婚姻莫名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结果夹在牛李两党之间,左右不靠边,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成为牛李党争的政治牺牲品。
好在李商隐满腹才华有被埋,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但对于个人而言,生活只是当下的感觉,用一生的不快乐换取几篇可以传颂后世的作品,应该说,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人人都想当下活得舒心,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只活当下的一瞬,何管身后的虚名。
诚然,季起和李商隐的才情无法相比,但他现在的处境,和被迫卷入牛李党争的李商隐何其相似,愈彦愿意帮季起,也是季起的无奈触动了他的情怀,让他想起了当年他在桃城县的窘迫处境。
张思文的不悦在愈彦的意料之中,他也不多说话,只是恭敬地站立一旁,静候张思文开口,熟知张思文性格的他心里清楚,在张思文思索问考虑得失的时候,过多的解释和过于谦卑的讨好,反而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
过了半晌,张思文才微一抬头说道:“这件事情,组织部要是上报了提名,陈勤同志也有意见的话,我原则上什么意见……”
结果在愈彦的意料之中,张思文身为一把手,不可能直接过问市长秘书的外放问,不合规矩,又给人手伸得过长之嫌,只要在最后一关张思文不压下,抬手放行,事情就算成了大半了。
“季起想借这一次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外放出去。”愈彦深吸一口气,借张思文心情大好的东风,他不再绕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要迈出第一步,否则,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季起。”张思文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和怀疑,“是他的意思,还是吴麒市长的意思!”
“是他自己的意思!”
“他主动和你说的。”张思文又平静地问道,“你又是怎么想的!”
“是他主动说的。”愈彦微一沉吟,一板一眼地说道,“我觉得季起不管是资历还是级别,都够外放的条件了,他主动提出外放,是要求进步的表现,而且,他的态度很诚恳……”
愈彦的话,重点在最后一句!!态度很诚恳!!含义丰富,包含了耐人寻味的内容,相信张思文能听得明白,值此风起云涌之际,如果能有吴麒贴身秘书的倒向,必定对吴麒的信心是致命一击。
说实话,在市委的每一个秘书,都有要求进步的心思,但要求进步和最终能不能进步,中间相隔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无数人终其一生都只能望理想而兴叹。
张思文嘴角微微上扬,眉毛连续上挑几次,有说话,回身坐回到了座位之上。
熟悉张思文肢体语言的愈彦知道,嘴角上扬、眉毛上挑,是张思文不快的情绪表露,证明季起的问,确实如他先前所担心的一样,触动了张思文为人的底线。
跟着一个有原则和底线的领导是好事,有些领导办事有原则和底线,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并不是秘书之福,领导对秘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可以决定秘书的命运前途,还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秘书以后的成长之路,对一个秘书的执政思路和人生理念的形成,绝对可以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秘书在官场上的进步,就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一个有着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优秀老师,可以教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同理,一个有原则和党性的好领导,可以带出一个三观正确忧国忧民的好秘书。
不过季起的事情,虽然不合了张思文为人的原则,但愈彦也必须推动,一是愈彦认定季起的为人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他和吴麒的性格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季起选择在关键时刻退出吴麒和张思文之争,是为明智之举,是一个无法自主自己命运的小秘书的无声的抗争,让愈彦感同身受,感觉帮助季起,就和帮助自己有区别。
诚然,愈彦置身张思文和吴麒之争,是心甘情愿,而且他很清楚,想要在危机重重的官场中步步为营,就必须锻炼出一身的铜筋铁骨,但话又说回,不是所有人都有以身试险的勇气,有人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一个秘书或一任地方官,只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执政一方,为民造福,并不想陷入无休止或是必要的政治斗争之中。
正是出于对季起的理解,再基于此事可以对吴麒造成不小的打击,愈彦才宁愿冒着被张思文呵斥的危险帮季起一帮,而且不知何故,季起总让他莫名想起一个人!!李商隐。
错,就是最有才情却最具悲情的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本是文人,或许他也有太大的政治抱负,却因为一桩婚姻莫名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结果夹在牛李两党之间,左右不靠边,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成为牛李党争的政治牺牲品。
好在李商隐满腹才华有被埋,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但对于个人而言,生活只是当下的感觉,用一生的不快乐换取几篇可以传颂后世的作品,应该说,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人人都想当下活得舒心,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只活当下的一瞬,何管身后的虚名。
诚然,季起和李商隐的才情无法相比,但他现在的处境,和被迫卷入牛李党争的李商隐何其相似,愈彦愿意帮季起,也是季起的无奈触动了他的情怀,让他想起了当年他在桃城县的窘迫处境。
张思文的不悦在愈彦的意料之中,他也不多说话,只是恭敬地站立一旁,静候张思文开口,熟知张思文性格的他心里清楚,在张思文思索问考虑得失的时候,过多的解释和过于谦卑的讨好,反而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
过了半晌,张思文才微一抬头说道:“这件事情,组织部要是上报了提名,陈勤同志也有意见的话,我原则上什么意见……”
结果在愈彦的意料之中,张思文身为一把手,不可能直接过问市长秘书的外放问,不合规矩,又给人手伸得过长之嫌,只要在最后一关张思文不压下,抬手放行,事情就算成了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