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能有几个行商、坐商的?基本都是百里内的货物,百里内不需要路引,还怎么试行?

    行商、坐商太少,也收集不到真实、有效的反馈,试行等于没用,

    苏州府就不一样,坐商、行商等繁多,反映的问题就更多,出现的临时情况也多,

    如果真有很大问题,那就即刻停止,恢复如初,也没损失呀!”

    周廷儒说完,扫视了一圈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一些地方停留了一会儿,随即看向孙友志,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伸手一挥,一名守卫将一道奏疏送给了孙友志。

    在疑惑中,孙友志打开了奏疏,只是几息的时间,孙友志就愣住了。

    “怎么可能,你怎么会有户部、内阁、陛下的批文?”

    “你来苏州也不过几日的时间,即便是六百里加急也不可能有批文下来!”

    “这是哪里来的?”

    孙友志惊呼,脸色一阵变换着,手都在抖。

    但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两种猜测,周廷儒这种提议都能审批下来,那就是说要么在周廷儒来之前朝廷就已经拟定了对策,要么就是皇帝也来苏州了。

    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江南了,那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百姓、士绅富商听着孙友志的惊呼声,也都怔住了,他们都以为这是周廷儒拿着便宜之权在玩新花样,让朝廷看到他的为政能力。

    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批文。

    他们更想不通,皇帝为什么会同意这种离大谱的条陈,即便是要整顿江南也不应该搞如此动荡之举呀!

    看着沉默的百姓们,远在阁楼之上的崇祯也是暗自摇头,别说百姓们大惊了,连他看到周廷儒递上来的条陈时,都惊的差点站起来。

    想法太超前了,与朝廷打压商事完全是另一个思路了,如此做法,既能打压商事,又能促进商事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想完成这种构思,实在是有些难、有些理想化。

    但他却是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将以往的口口相传、感性性转化为具体的、可看的见、理性化的数据。

    等苏州府做了,吸取了经验,整个大明都可以推广了,算是商业改革的第一步吧,虽然步子迈的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