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尊敬他,异常会来事儿,对待读书不是说说而已。

    梵清止心中满意,面上不显,“来,今日先讲诸子百家中的《荀子》.”

    明仪用心聆听,对梵清止的讲解认真听;但这些在之前穿梭的世界已经学过了,梵清止讲的跟之前的老师讲的差不多,她慢慢的开始一心二用。

    关键是,她的一心二用不是走神,而是将心神一分为二;一分在听梵清止讲课,一分在清点空间里的东西。

    来了这个世界那么久,她对金银珠宝除非用得到压根不会去清点。

    她清点的空挡也会偶尔拉回心神认真听一听,分辨梵清止讲的与以前的老师讲的有何不同;若是没有不同,她就继续分出心神进空间清点,若是有不同的,她便认真记下来,以求相互考证。

    学识和学识之间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像诸子百家类的书籍,许多大儒的理解上会有细微的差距;有的大儒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教学,有的大儒是按照长辈传授的经验加上他领悟的东西来教学。

    这些学识不像数学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人不同,思想不同,经历过的事情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更何况是学识上的理解,倒也不奇怪。

    “明仪,老夫讲的可能理解?”

    明仪点点头,“老师,都听懂了。”

    转而跟梵清止复述了一遍。

    梵清止一脸惊讶,打量她好几眼,将书翻开递给她,“把这一页看完。”

    “好的,老师。”

    她不问原由,让看就看,不含糊。

    用了一会儿功夫看完一页书籍,上面写的是荀子生平;明仪看完之后盖上书页,梵清止就知道她看完了,相处不多,倒是对她的行事风格了解一二了。

    “将这一页写了什么背诵出来。”

    明仪原原本本背诵一遍,梵清止反而平静了,不似先前的诧异。

    “老师?”背完之后见他没说话,明仪先开了口。

    梵清止摆摆手,“你做的很好,是老夫没想到你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本领;如此,你读书可以事半功倍,接下来教你会调整节奏,不会跟刚才一样慢悠悠的来。”

    对天赋不同的弟子,采取的教书方式不同。

    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