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伟点头称是,但是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陆工,不会安慰人可以不安慰。

    ——

    还没等周六到来,高振东却被十七机部一个电话叫去开了个会。

    会议是项目论证会,是十七机部系统内的一个技改项目的论证。

    说来也有意思,作为十七机部的人,防工委的论证、十二机部的论证,甚至外事、外商部门的相关会议都参加不少了。

    可是十七机部系统内的这类会议,却是没参加过多少,除了烈火科技奖那种颁奖会议之外。

    不论是被评审还是评审别人,都很少。

    可能是十七机部领导看着防工委用高振东用着顺手,终于想起这事儿来了,你们发个纸壳壳就把我们系统的人用过来用过去的,我这儿发着工资福利呢却没怎么用,这哪儿成!

    得把高振东同志的作用发挥起来,加担子加担子。

    一看是工艺技改,巧了么不是,高主任搞的工艺技改还真不少,别说他自己搞的那些材料涉及到的新工艺了,就是ESR、AOD这类独立成体系的大型工艺技改,人家也是不少。

    技改项目,不叫上他还行?于是一个电话就把高振东给拉过去了。

    高振东坐在会议桌的最内圈,一边听着对面申报方的汇报,一边翻看着材料。

    总体看来,事情是好事情,不过有个不涉及技术和财务的致命缺陷——大约是参考的材料太多了,整份材料列举了一大堆技术,但是却和核心技术路线没什么关系,反而淡化了核心技术路线,导致整个方案显得不可行。

    高振东不由得想起前世看到的信息化方案和PPT,为了凑页数,抄了一大堆B/S架构的技术在上面,结果项目和B/S架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种缺陷就很可惜,整个材料技术可行,经济可行,也的的确确能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但是因为申报材料本身的原因,导致项目上不了了。像这个材料,只需要把无关的东西去掉,把主线凸显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高振东想起了前世的导师说的一句话:“我评项目,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不想太让人难堪的时候,我发言就找错别字,至于问题,悄悄的写在评审意见里就行,措辞委婉一些,指出问题就好。因为有的问题,当场说出来可能就把人家项目给毙掉了,也挺可惜。”

    这也是有时候普通人听各类专家发言觉得光说不重要的事儿,好像没什么水平的原因。

    一个评审专家如果主要是找错别字儿,那他大概率是不想为难你,当然也不排除是真的没水平,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

    别的处理方式也有,其中找错别字最省事儿,也最容易被人认为没水平,不过对于高振东导师这种小牛来说,不担心这个,汇报方和相关各方心知肚明,人家有水平,无非就是懒得张扬而已。

    甚至他们还会暗暗感谢高振东导师给他们留面子了。

    反倒是那种开头各种夸奖的,往往他们夸完之后就是一个“但是”,那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