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景麟鸣今日不带惜卿去城南是有原因的。

    他昨日看了看那些被临时征调过来的军户,觉得他们的资质尚可,可是论起上阵杀敌,却还差点火候。

    景麟鸣带兵从不追求多多益善,他的重心在培养单兵素质上。

    这也与他少年时代学习的兵法有关。

    那时父亲希望他能够早早立功,所以教给他的兵法都是闪击奔袭的招数。

    要知道,这类战术用的最好的便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父亲当然不指望他能成为霍去病这样的英雄,因为抛开天赋不谈,霍去病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汉帝国。

    但是对于在边疆带兵的将领来说,如果个人能力跟得上的话,这种战术的确是最容易取得成果的。

    汉朝时匈奴之所以难对付,最大的原因就是,塞外面积大,匈奴居无定所,马匹多,都是步兵,一天可以机动300里,精锐骑兵可以跑到500里,而汉军以步兵为主,各种补给、辎重多,一天只能行军30里,最多50里,再快不但补给跟不上,部队也散了。

    霍去病年轻气盛,敢于冒险,完全采用匈奴战法,带领精锐骑兵一路跑,一路杀,不要底盘,杀完一处就到下一处重复这个过程,不携带重物资,是要随身补给即可,杀到那里就在哪里补给。不过多考虑地点和目标,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草原上到处奔杀,由于速度太快,匈奴兵来不及反应和集结部队围攻,草原上零零星星的匈奴兵都是霍去病的目标,所以,每次都能歼敌数万,匈奴人口本来就不多,经过这么反复截杀,很快就难以为继,无法承受战损。

    这样的情况,放在现在的大胤与柔然身上也是一致。

    而且大胤更大的优势在于——双马蹬在军队中的推广。

    东晋之后,双马蹬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之后更是在大胤开疆拓土的数项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可惜霍去病不常有,现在的大胤也没办法跟鼎盛时期的汉帝国相提并论。

    霍去病的战术,需要征集大量综合素质极高的士兵,不但如此,他们还必须具备养马、侦查、探路、识天气等至少一项技能。

    景袤在这件事上也是歪打正着,那时的恒州正处在一贫如洗的困境之中,就算能斗倒为非作歹的豪强士族,但当时的人口状况,仍然不足以支撑对柔然的战争。

    所以他只能耐心的等待这一批在安宁环境中降生的孩子们长大,将希望全都放在了他们的身上。

    这些孩子的年龄与景麟鸣差不了多少,等年纪大一点后,景麟鸣更是与他们一起在军中训练,因此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是十分之深厚。

    四舍五入的,景袤也成了看着这些孩子长大的长辈。

    恒州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几乎全民入军户,不收赋税,但百姓必须同意将领用管理军队的方式来管理每一户的耕种问题。

    这样的政策使得恒州的人口二十余年来不断攀升,等景麟鸣长至十六岁时,征兵已经不是一件特别费力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