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正文内容已出走,如需找回,请在晋江文学城订阅本文更多章节

    郑秀才也满意的回赠一小捆葱和一把芹菜,寓意希望弟子聪明勤奋。

    俞善笑眯眯的收下了。

    郑秀才虽然屡试不中,基础知识却掌握得相当扎实,想来应试的经验也十分充足。

    据俞善打听来的风声,郑秀才为人不算迂腐,教导学生也有耐心,不会动不动就体罚打手板,就是学费收得贵。

    不过相应的,郑秀才收学生也有点门槛,不是见人就收,宁缺勿滥。

    俞善想着,往后俞信若是能考上秀才,有点功名傍身也好。要是不能,也没关系,至少希望读书可以明理。

    反正,一个九岁的孩子必须得去上学是俞善脑海中固定的思维。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俞善订的东西陆陆续续送到了小镜庄。

    而小镜庄的庄奴们这些天也没闲着,地里没什么活计,正好腾出人手,按照俞善的吩咐,搭起了竹屋。

    从山上伐来老竹,简单的火烤杀青之后,刷一层桐油,搭建成一排三间相通的屋棚。

    再用买来的石灰和上黄泥,掺上河里淘出的细沙,做成简易的三合土,糊在竹屋的棚壁上,就能做到不透风雨。

    当俞善定做的石磨和石臼送来的时候,就直接安置在其中一间竹屋里;

    中间的竹屋按照俞善的吩咐,起了两口大灶,架上两口大铁锅:一口蒸锅,一口煮锅。

    那煮锅上还特意开了一个巴掌宽的缺口,要是俞善在,就可以解释,那是为了引流而特意设计的。

    可庄奴们却是不懂,几乎确信年轻的主家被偷工减料的铁匠蒙骗了。

    最后一间屋子是做什么用的,庄奴们也看不出来。

    邓春会点木工活,做了不少竹架子摆在这里。要不是每个竹架都分很多层,数量又太多,他真以为是主家是要晾衣服用的。

    最后竹屋完工的时候,已经痊愈的杨黍特别兴奋带着同胞妹妹杨禾,在三间相通的屋子里乱跑乱跳。

    这俩孩子出生以来,还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呢。

    看得米氏的眼眶一阵发热:“当家的,你说主家就是聪明,山上砍点竹子搭成的屋子,比咱们的泥屋可要好上太多了,又高又敞亮,还不怕漏雨。

    你说,咱们就守着这满山的竹子,怎么就没想起来盖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