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机项目的性能指标做出了重大调整,即以突出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性能为主,不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
当时,中国空军明确提出,参与竞标的企业,最好能在两年之内拿出样机。
原因很简单,新式轰炸机必须在一九八四年首飞,才有望在一九八六年定型,而h-56到一九八六年已经问世三十年,进入了推移期。如果新式轰炸机不能在此之前定型,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将遭受重创。
问题是,要让航空企业在两年内完成设计与样机制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参与竞标的四家航空企业全部选择在原有方案上进行改进,而最终获得了工程阶段合同的两家航空企业拿出的样机,也是在一九七四年方案、也就是高空高速方案上改进而来的。
最终,中国空军选择了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设计,并且授予其制造十三架测试样机的制造合同。
这种后来被命名为h-82的轰炸机,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前卫。比如,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与t型尾翼的翼面布局,机身责采用了升力体结构与翼身融合设计,除了机首与尾撑部分之外,弹舱、油舱、起落架舱都设在宽大的机身里面,四台发动机则以两台一组的方式吊挂在翼根下方。
这一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
在确保了两个标准尺寸的弹舱之外,h-82的机身油箱能搭载近七十吨燃油,加上设在机翼与垂直尾翼内的油箱,机内油箱的总载油量高达一百三十四吨,使其具备了在载弹二十二吨时拥有七千公里的作战半径。
要知道,这是采用超低空突防时的作战半径,如果全程高空飞行,即便在载弹三十吨时也能达到七千五百公里。在载弹二十二吨的时候,h-82的作战半径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一千公里。
相对而言,h-82最出色的还是其载弹能力。
按照空军的要求,h-82的基本载弹量为三十吨,即在两个内部弹舱内挂在六十枚五百公斤级炸弹。如果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标准配制是二十四枚射程为五百公里的中程空射巡航导弹,此时的载弹量为二十二吨。如果携带十二枚射程为一千八百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载弹量则为十五吨。
只不过,这绝不是h-82的最大载弹能力。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空军就明确要求,h-82不但要具备战略打击能力,还必须具备携带常规武器执行轰炸任务的能力,所以除了两个内部弹舱之外,h-82在机身与机翼的固定段下方设置了十多个外挂点,而且全部是复合型的重载外挂点。极限情况下,h-82能外挂七十二枚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这个时候,如果弹舱内挂的也是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其载弹总量高达六十六吨!
也就是说,h-82的极限载弹能力为h-56的两倍。
如此强悍的载弹能力,意味着h-82有着极为结实的机身。
事实上,为了达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性能指标,h-82就必须加强机身结果,使其能够承受住低空高速飞行时的震动与冲击。
显然,在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等性能上,h-82并不出众。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一点四五马赫,而且只有在轻载时才能达到,而其海平面上的最大飞行速度却有零点九五马赫,不亚于当时任何一种战斗机。在最大升限上,h-82只能达到一万五千米,不过能够在不到一百米的高度上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而且为其配备的地形跟踪与测绘雷达,使其能够在这个高度上自动飞行。
总而言之,h-82的设计侧重于增强低空飞行性能,而不是高空性能。
从某种意义上降,h-82满足了空军提出的所有性能要求,但是却并没有被空军当成一种完美的轰炸机。
主要就是,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生存能力肯定不会强到哪里去。
当时,中国空军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这就是,如果爆发全面战争,h-82承担的任务与h-56一样,即对敌国进行报复性战略打击,而其主要武器肯定都是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因此轰炸机不需要直接面对敌国的防空系统,也就不存在突防的问题,而h-82在以巡航导弹为基本武器的时候,作战的效费比未必比h-56高出多少。相反,如果参加的是局部战争,等到轰炸机上场的时候,战术航空兵已经摧毁了敌人的防空系统,轰炸机同样不存在进行突防的问题,而h-82使用常规弹药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也未必超过了h-56。
当时,中国空军明确提出,参与竞标的企业,最好能在两年之内拿出样机。
原因很简单,新式轰炸机必须在一九八四年首飞,才有望在一九八六年定型,而h-56到一九八六年已经问世三十年,进入了推移期。如果新式轰炸机不能在此之前定型,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将遭受重创。
问题是,要让航空企业在两年内完成设计与样机制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参与竞标的四家航空企业全部选择在原有方案上进行改进,而最终获得了工程阶段合同的两家航空企业拿出的样机,也是在一九七四年方案、也就是高空高速方案上改进而来的。
最终,中国空军选择了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设计,并且授予其制造十三架测试样机的制造合同。
这种后来被命名为h-82的轰炸机,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前卫。比如,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与t型尾翼的翼面布局,机身责采用了升力体结构与翼身融合设计,除了机首与尾撑部分之外,弹舱、油舱、起落架舱都设在宽大的机身里面,四台发动机则以两台一组的方式吊挂在翼根下方。
这一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
在确保了两个标准尺寸的弹舱之外,h-82的机身油箱能搭载近七十吨燃油,加上设在机翼与垂直尾翼内的油箱,机内油箱的总载油量高达一百三十四吨,使其具备了在载弹二十二吨时拥有七千公里的作战半径。
要知道,这是采用超低空突防时的作战半径,如果全程高空飞行,即便在载弹三十吨时也能达到七千五百公里。在载弹二十二吨的时候,h-82的作战半径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一千公里。
相对而言,h-82最出色的还是其载弹能力。
按照空军的要求,h-82的基本载弹量为三十吨,即在两个内部弹舱内挂在六十枚五百公斤级炸弹。如果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标准配制是二十四枚射程为五百公里的中程空射巡航导弹,此时的载弹量为二十二吨。如果携带十二枚射程为一千八百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载弹量则为十五吨。
只不过,这绝不是h-82的最大载弹能力。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空军就明确要求,h-82不但要具备战略打击能力,还必须具备携带常规武器执行轰炸任务的能力,所以除了两个内部弹舱之外,h-82在机身与机翼的固定段下方设置了十多个外挂点,而且全部是复合型的重载外挂点。极限情况下,h-82能外挂七十二枚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这个时候,如果弹舱内挂的也是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其载弹总量高达六十六吨!
也就是说,h-82的极限载弹能力为h-56的两倍。
如此强悍的载弹能力,意味着h-82有着极为结实的机身。
事实上,为了达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性能指标,h-82就必须加强机身结果,使其能够承受住低空高速飞行时的震动与冲击。
显然,在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等性能上,h-82并不出众。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一点四五马赫,而且只有在轻载时才能达到,而其海平面上的最大飞行速度却有零点九五马赫,不亚于当时任何一种战斗机。在最大升限上,h-82只能达到一万五千米,不过能够在不到一百米的高度上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而且为其配备的地形跟踪与测绘雷达,使其能够在这个高度上自动飞行。
总而言之,h-82的设计侧重于增强低空飞行性能,而不是高空性能。
从某种意义上降,h-82满足了空军提出的所有性能要求,但是却并没有被空军当成一种完美的轰炸机。
主要就是,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生存能力肯定不会强到哪里去。
当时,中国空军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这就是,如果爆发全面战争,h-82承担的任务与h-56一样,即对敌国进行报复性战略打击,而其主要武器肯定都是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因此轰炸机不需要直接面对敌国的防空系统,也就不存在突防的问题,而h-82在以巡航导弹为基本武器的时候,作战的效费比未必比h-56高出多少。相反,如果参加的是局部战争,等到轰炸机上场的时候,战术航空兵已经摧毁了敌人的防空系统,轰炸机同样不存在进行突防的问题,而h-82使用常规弹药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也未必超过了h-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