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在拉克沙群岛与马尔代夫群岛,至少有十多艘正在执行破交任务的远洋潜艇,而这些潜艇肯定收到了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发出的命令,正在搜寻那些岛屿,找到英军的野战机场。
可以说,在印度洋上,中国海军最主要的侦察力量就是潜艇。
在马尔代夫海战之后,中**队没有急于攻打斯里兰卡与印度,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底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的布莱尔港。此举除了把新加坡方向上的防线向西推进两千公里、在马六甲海峡的西侧获得前进基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获取潜艇基地,即让那些在印度洋上活动的潜艇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战区巡逻,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往返航行上,大幅度的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
受此影响,中国海军增强了印度洋上的潜艇兵力。
到一九四三年初,隶属于第二舰队的潜艇已经超过三十艘,其中大部分都是续航力在一万二千海里以上的远洋潜艇,而且还有部分是新式潜艇。任何情况下,都有三分之一的潜艇在战区,也就是阿拉伯海活动。平时,这些潜艇的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与攻击那些从印度开往南非、波斯湾与红海的美英船只。在舰队出海作战之后,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就会调整潜艇的作战部署,让潜艇去执行侦察任务。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少有一艘潜艇埋伏在孟买港外执行监视任务。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然中国海军考虑过用远程巡逻机取代潜艇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但是这要求夺取一座更加靠近阿拉伯海的前沿基地,而可以选择的除了斯里兰卡,只有马尔代夫群岛上的某座大型岛屿了。
在一九四二年底,李向龙就提出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登陆作战行动,在马尔代夫群岛中夺取某座岛屿。可惜的是,李向龙提交的作战计划被海军司令部否决了,因为当时海军的全部力量都得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为攻打澳洲本土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兵力投送能力本来就不强,即便攻打马尔代夫群岛的作战行动规模不大,也需要调动本来就极为紧缺的登陆舰艇。
当然,登陆兵力也是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就不大,至少到一九四四年,也就是在大战爆发后陆续征召的新兵成为了老兵之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一直没有超过一百万,随时可以调动的兵力一直在十万以下。即便李向龙只提出调动一个陆战旅来攻打马尔代夫群岛,海军司令部也很难满足。
正是如此,中国海军中数量众多的远程巡逻机才没能派上用场。
可以说,只要在斯里兰卡岛以东,能够执行侦察任务的就只有潜艇了。
所幸的是,在北印度洋上,中国潜艇几乎没有遇到“天敌”,而且可供潜艇猎杀的“猎物”也不是很多。
虽然美英有规模庞大的反潜兵力,到一九四二年底,仅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反潜战舰就超过了五百艘,反潜巡逻机更是多达数千架,而在太平洋上,美军也有数百艘反潜舰艇与上千架反潜巡逻机,但是在印度洋上,美军几乎没有动用反潜力量,只在南非与马达加斯加部署了几十架反潜巡逻机,而且其主要任务仅仅是保护印度洋西部的航线,而英国皇家海军更加没有能力向印度洋派遣反潜兵力。
当时,在北印度洋上,英军可以动用的反潜舰艇不到二十艘,反潜飞机不到四十架。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美英没有在北印度洋上投入太多的反潜力量,也与该海域没有至关重要的航线有关。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英企业就在中东发现了大油田,到此次大战爆发前,中东的石油产量已经非常惊人了,但是此时的中东,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而且其产量所占比例并不大。要知道,直到大战结束,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次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是占领的里海油田),而且美国生产的石油,足够美英两国的战争消耗了。
也就是说,对美英来说,中东的石油并不重要。
当时,在北印度洋上活动的船只,总共也不到两百艘,而且大部分都是载重吨在一千吨以内的小型货轮。
显然,在这个战场上,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几乎是无所事事。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
可以说,在印度洋上,中国海军最主要的侦察力量就是潜艇。
在马尔代夫海战之后,中**队没有急于攻打斯里兰卡与印度,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底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的布莱尔港。此举除了把新加坡方向上的防线向西推进两千公里、在马六甲海峡的西侧获得前进基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获取潜艇基地,即让那些在印度洋上活动的潜艇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战区巡逻,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往返航行上,大幅度的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
受此影响,中国海军增强了印度洋上的潜艇兵力。
到一九四三年初,隶属于第二舰队的潜艇已经超过三十艘,其中大部分都是续航力在一万二千海里以上的远洋潜艇,而且还有部分是新式潜艇。任何情况下,都有三分之一的潜艇在战区,也就是阿拉伯海活动。平时,这些潜艇的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与攻击那些从印度开往南非、波斯湾与红海的美英船只。在舰队出海作战之后,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就会调整潜艇的作战部署,让潜艇去执行侦察任务。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少有一艘潜艇埋伏在孟买港外执行监视任务。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然中国海军考虑过用远程巡逻机取代潜艇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但是这要求夺取一座更加靠近阿拉伯海的前沿基地,而可以选择的除了斯里兰卡,只有马尔代夫群岛上的某座大型岛屿了。
在一九四二年底,李向龙就提出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登陆作战行动,在马尔代夫群岛中夺取某座岛屿。可惜的是,李向龙提交的作战计划被海军司令部否决了,因为当时海军的全部力量都得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为攻打澳洲本土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兵力投送能力本来就不强,即便攻打马尔代夫群岛的作战行动规模不大,也需要调动本来就极为紧缺的登陆舰艇。
当然,登陆兵力也是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就不大,至少到一九四四年,也就是在大战爆发后陆续征召的新兵成为了老兵之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一直没有超过一百万,随时可以调动的兵力一直在十万以下。即便李向龙只提出调动一个陆战旅来攻打马尔代夫群岛,海军司令部也很难满足。
正是如此,中国海军中数量众多的远程巡逻机才没能派上用场。
可以说,只要在斯里兰卡岛以东,能够执行侦察任务的就只有潜艇了。
所幸的是,在北印度洋上,中国潜艇几乎没有遇到“天敌”,而且可供潜艇猎杀的“猎物”也不是很多。
虽然美英有规模庞大的反潜兵力,到一九四二年底,仅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反潜战舰就超过了五百艘,反潜巡逻机更是多达数千架,而在太平洋上,美军也有数百艘反潜舰艇与上千架反潜巡逻机,但是在印度洋上,美军几乎没有动用反潜力量,只在南非与马达加斯加部署了几十架反潜巡逻机,而且其主要任务仅仅是保护印度洋西部的航线,而英国皇家海军更加没有能力向印度洋派遣反潜兵力。
当时,在北印度洋上,英军可以动用的反潜舰艇不到二十艘,反潜飞机不到四十架。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美英没有在北印度洋上投入太多的反潜力量,也与该海域没有至关重要的航线有关。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英企业就在中东发现了大油田,到此次大战爆发前,中东的石油产量已经非常惊人了,但是此时的中东,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而且其产量所占比例并不大。要知道,直到大战结束,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次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是占领的里海油田),而且美国生产的石油,足够美英两国的战争消耗了。
也就是说,对美英来说,中东的石油并不重要。
当时,在北印度洋上活动的船只,总共也不到两百艘,而且大部分都是载重吨在一千吨以内的小型货轮。
显然,在这个战场上,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几乎是无所事事。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