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那只是训练时的水准。

    实战中,自然会有所降低,但是在敌舰的干扰不太大的情况下,也不会降低多少。

    在方志盛看来,能有百分之一的命中率就很不错了。

    由此可见,方志盛的目的不是干掉第32舰队,而是与敌人拖时间,等到天亮后由航空兵来结束战斗。

    必须承认,这个想法并没有错。

    在传统型海军将领中,保守派占了绝大多数,即在海战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往往要比击败敌人更加重要。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击败敌人会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是两败俱伤,那么大多数传统型的海军将领都会选择退却,或者与敌人保持不接触的状态,尽量避免打这种没有好处的海战。

    方志盛就是一名典型的传统型海军将领。

    此外,方志盛的做法,也与中国海军的特色有关。

    从一开始,中国海军就没有把主力舰当成“主力舰”,而是走了一条没有人尝试过,但是已经证明是正确无误的发展道路,即重点打造舰队航母,以及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

    这种发展方式,对中国海军的战术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突出的,就是把一切都交给航母、或者说是航空兵去解决。

    如此一来,像方志盛这样的舰队指挥官,只要有可能,就不会与敌人死拼到底,而会想方设法的等待航空兵提供支援。

    说白了,只要拖到天亮,第32舰队就别想逃走。

    对面,米切尔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二点过十分左右,米切尔发现,中国舰队没有继续逼近,即便中国战舰在这个距离上的炮击命中率同样低得吓人。在前二十分钟里,五艘中国战舰打出了近八百枚炮弹,其中只有五枚炮弹直接命中美舰,而且只有击中“爱达荷”号的那枚炮弹命中了关键部位,导致该舰的z炮塔损毁。

    显然,这样的命中率很不理想。

    如果换成米切尔在方志盛的位置上,他肯定会继续逼近对手,通过缩短交战距离的方式来提高炮击命中率。

    中国舰队没有逼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方志盛在拖延时间。

    问题是,米切尔也找不到应对办法。

    要知道,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美舰的命中率更低。就美军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在十分钟之内,八艘美舰打出的近三百枚炮弹中,没有一枚直接命中,落点最近的离中国战舰也有数百米。

    继续打下去,第32舰队也占不到便宜。

    几分钟后,米切尔变得没有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