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问题很新颖,也很有想法,虽然对这个官员不是很了解,但相比也是个奋力进取的能吏。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朝廷都没听过,就是史书上都不曾有半点提及,这要是实行下去,好了还好说,既发展了当地,也增加的朝廷税收。但要是不成了?到时候一地鸡毛,还要朝廷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何苦来哉!
之后就是陇西敦煌,看到南方港口红利实在眼红的很,但人家依靠地理,他就是想学也没办法啊。
于是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一个办法。
敦煌随着丝路不断繁荣,加上东西方不断交流,已经成为了丝路上重要的节点。凡是西去或者东来的商旅,都会在敦煌进行整顿。
这样一来,敦煌每日都聚集着大量的商旅,他们在此地购买或出售大量物资,给敦煌这个地方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和人力需求。
短短几年内,当地人口就已经翻了三倍不止。
敦煌县令就突发奇想,你南方不是靠海吗?行,这点我们确实没法,但我敦煌却也不差,你们能建立港口,我们就不能建立一个陆地港口了?
敦煌地处中原和西域的节点位置,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朝廷答应在敦煌建立一个集物资转运,储存,集散,交易的管理机构,依靠北方草原大量的畜力,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但这事到了朝廷之后就成了各方争吵的焦点,年轻官员受过书院教育,脑子灵活,也愿意尝试新的办法。但老臣们却恰恰相反,认为敦煌没必要这么做,之前不都是好好的吗?瞎折腾什么啊!
于是各方争执不下,最后有送到了自己手里。
和扬州的问题相似,当地官员都是好臣子,都是为了当地繁荣。但他却迟疑了,这一旦开始,就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这需要朝廷把控调度,还需要派懂得人去考察。这一来一去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朝廷每日那么多事,哪有人手啊!
但这些虽然让他头疼,但也不至于成这样了。让他警惕的是,年轻的官员此时已经开始朝老臣们发起冲击了。
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这些老臣已经不能适应此时的大唐,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老旧的思想已经不能快速有效的带领大唐奔跑,他们的存在只会影响大唐迈入盛世的步伐。
老人则认为年轻人急功近利,遇事急于求成,不堪大任。
反正彼此争论不休,谁也说不过谁。
要是其他人敢在么干,早就被这些老狐狸给赶出朝堂到地方上去了。但现在的年轻官员不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书院前三批毕业学生。经过十余年的成长,早已占据朝堂半数中低层官职。
并且还有一点让这些老人十分无奈,那就是这些前几批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勋贵,世家子弟。要么就是有根底的寒门子弟,这些人身后都有大大小小的势力在背后支持,有的干脆就是当朝大佬的子侄们。
这些年轻官员地方上以胡国公长子秦怀玉,蔡国公之子杜何,鄂国公之子尉迟宝林,房玄龄之子,房遗直为首。都是开国功臣之后,还都有不小的功绩。私下是父子,就是回家被打得半死,但回到朝堂之后还是该顶的顶,完全不给当爹的面子,好几次都给老人整的下不来台。
朝堂上又以长孙冲,魏叔玉为主,现在再加上个刚从外面的回来的姬青。现在三人里应外合,在朝堂上以书院出身官员为纽带,愣是在朝堂之上站稳了脚跟,有时候都敢和自己老子开干。
记得上次长孙冲将自己老子顶的哑口无言,回家之后虽然被打得挺狠,但第二日还是照样如此,气的长孙无忌恨得牙痒痒,却无丝毫办法。
现在朝堂上的大佬都有些心虚了,这群小子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看到他们有此成就说不欣慰那是假的,但整日给这群混蛋揭老底,实在让人恼火。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朝廷都没听过,就是史书上都不曾有半点提及,这要是实行下去,好了还好说,既发展了当地,也增加的朝廷税收。但要是不成了?到时候一地鸡毛,还要朝廷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何苦来哉!
之后就是陇西敦煌,看到南方港口红利实在眼红的很,但人家依靠地理,他就是想学也没办法啊。
于是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一个办法。
敦煌随着丝路不断繁荣,加上东西方不断交流,已经成为了丝路上重要的节点。凡是西去或者东来的商旅,都会在敦煌进行整顿。
这样一来,敦煌每日都聚集着大量的商旅,他们在此地购买或出售大量物资,给敦煌这个地方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和人力需求。
短短几年内,当地人口就已经翻了三倍不止。
敦煌县令就突发奇想,你南方不是靠海吗?行,这点我们确实没法,但我敦煌却也不差,你们能建立港口,我们就不能建立一个陆地港口了?
敦煌地处中原和西域的节点位置,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朝廷答应在敦煌建立一个集物资转运,储存,集散,交易的管理机构,依靠北方草原大量的畜力,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但这事到了朝廷之后就成了各方争吵的焦点,年轻官员受过书院教育,脑子灵活,也愿意尝试新的办法。但老臣们却恰恰相反,认为敦煌没必要这么做,之前不都是好好的吗?瞎折腾什么啊!
于是各方争执不下,最后有送到了自己手里。
和扬州的问题相似,当地官员都是好臣子,都是为了当地繁荣。但他却迟疑了,这一旦开始,就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这需要朝廷把控调度,还需要派懂得人去考察。这一来一去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朝廷每日那么多事,哪有人手啊!
但这些虽然让他头疼,但也不至于成这样了。让他警惕的是,年轻的官员此时已经开始朝老臣们发起冲击了。
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这些老臣已经不能适应此时的大唐,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老旧的思想已经不能快速有效的带领大唐奔跑,他们的存在只会影响大唐迈入盛世的步伐。
老人则认为年轻人急功近利,遇事急于求成,不堪大任。
反正彼此争论不休,谁也说不过谁。
要是其他人敢在么干,早就被这些老狐狸给赶出朝堂到地方上去了。但现在的年轻官员不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书院前三批毕业学生。经过十余年的成长,早已占据朝堂半数中低层官职。
并且还有一点让这些老人十分无奈,那就是这些前几批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勋贵,世家子弟。要么就是有根底的寒门子弟,这些人身后都有大大小小的势力在背后支持,有的干脆就是当朝大佬的子侄们。
这些年轻官员地方上以胡国公长子秦怀玉,蔡国公之子杜何,鄂国公之子尉迟宝林,房玄龄之子,房遗直为首。都是开国功臣之后,还都有不小的功绩。私下是父子,就是回家被打得半死,但回到朝堂之后还是该顶的顶,完全不给当爹的面子,好几次都给老人整的下不来台。
朝堂上又以长孙冲,魏叔玉为主,现在再加上个刚从外面的回来的姬青。现在三人里应外合,在朝堂上以书院出身官员为纽带,愣是在朝堂之上站稳了脚跟,有时候都敢和自己老子开干。
记得上次长孙冲将自己老子顶的哑口无言,回家之后虽然被打得挺狠,但第二日还是照样如此,气的长孙无忌恨得牙痒痒,却无丝毫办法。
现在朝堂上的大佬都有些心虚了,这群小子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看到他们有此成就说不欣慰那是假的,但整日给这群混蛋揭老底,实在让人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