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荀彧来司徒府是商量丹阳太守的人选事宜,那是关系到局的部署,不能大意。可是在杨彪慎终追远的深谋远虑面前,扬州的争夺也只是眼前小事。涉及圣人教诲,被杨彪教训了一顿,荀彧难免有些惶恐。在杨彪面前,他毕竟还是后辈。
但道理好讲,事情却还是要一件件的办。长安的现状就是如此,钱粮都很紧张,如果要提高读书人的待遇,只能从军队和工坊抽调。军队关系到朝廷眼下的安,工坊关系到朝廷将来的发展,哪个都不能减弱。想来想去,杨彪也没什么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的底子实在太薄了,变法刚刚推行,正是还没挣到钱,却要到处花钱的时候。
三人反复商量,最后刘巴提出一个建议,对盐铁、战马等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先收回来,再交给指定的几家经营,让他们先交纳一定的费用,解决朝廷眼前的危机。至于那些读书人,现在的确没那么多官职安排他们,而且也不宜一概授以官职,可以进行分流,选拔一些学问好的去教书。关中现在有近百万人,没读过书的人很多,能安排一些人就业。让军中再接收一部分,宫里再接收一部分,与各工坊联络,再请他们接收一部分,几方联手,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最后,他们又谈到了丹阳的问题。杨彪坚持不能放任孙策占据丹阳,荀彧没有直接反对,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行文洛阳,让太尉朱儁在参加比武的人才中挑选适合的人去丹阳上任,最好是青徐两州的士人。杨彪虽然觉得荀彧有点滑头,施缓兵之计,却也觉得朝廷的确不宜与孙策发生直接冲突,勉强接受了。
最后,荀彧提到一个重要问题:扬州可以暂时让给孙策,交州却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州刺史、郡太守都要换成朝廷信得过的人,而且要抢在孙策留意交州之前。控制了交州,将来孙策如果有什么异动,就可能从背后牵制扬州,让孙策三面受敌。
杨彪觉得有道理,欣然答应。
谈完事,杨彪让刘巴送荀彧出府。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荀彧问了很多南阳的情况,自承对南阳的事务了解不深,希望刘巴能够多提意见。刘巴谦虚了几句,对荀彧说,他虽然在南阳考察过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具体任职,所得的印象也比较肤浅。要想真正了解南阳的新政,最好还是找那些在南阳做过官的人,比如杨弘。杨弘接触到了南阳的很多政务,感触比较深,可以让他回来。此外,南阳有不少外地士子,比如颍川的赵俨,关中的杜畿,可以想办法和他们进行联系,了解一些情况。
刘巴最后提醒荀彧,可以和刘晔接触一下,他从九江来,对九江、庐江的情况比较了解,也许会有帮助。荀彧觉得有理,再三感谢,和刘巴拱手作别。
——
对荀彧的来访,刘晔一点也不意外。寒喧过后,听完荀彧的苦恼,刘晔笑了。
“闻说令君大父是颍川四长之一的荀神君,令君可知在朝廷能够直接任命的官员中,什么人和百姓接触最多,离得最近?”
荀彧略一思索,抚掌而叹,握着刘晔的手。“子扬所言甚是,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多谢子扬提醒。我会向陛下推荐子扬,请子扬在陛下面前言说方略,共襄盛举。”
刘晔喜出望外。他是新来的侍中,在天子身边时间还短,还没等到单独侍驾的机会,只希望荀彧能将他的意见转告天子,没想到荀彧要让他当面向天子进言,这可是难得的表现机会。他连忙拱手称谢。
“多谢令君。”
荀彧很高兴,又与刘晔交流了一些看法,越说越投机,越说越高兴,当即起身赶往天子所住的偏殿。天子倒是知道刘晔这个新来的侍中,听说他有好的建议,也很满意,立刻命人招刘晔来见。刘晔很快到了,向天子行礼,自报家门。
天子勉励了几句,诚心向刘晔请教国事。刘晔也不谦虚,躬身说道:“陛下,山东大乱,州郡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强者有二:袁氏父子据冀州、兖州,孙氏父子据豫州、荆州,看似势均力敌,其实不然。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登高一呼,天下影从,袁绍自以为天命在己,革命之心昭然。此逆臣也,朝廷当讨之。孙氏父子出自寒微,孙坚以军功起家,蒙先帝赏识,位登二千石,爵封列侯,讨董时身先士卒,勇冠诸军,驱董卓,掩皇陵,净皇宫,为忠臣典范。此忠臣也,朝廷当抚之。”
天子连连点头。“孙坚的忠勇,朝廷也是知道的。只是其子孙策野心勃勃,恐非朝廷之福啊。”
“陛下圣明,孙策的确有可能成为朝廷之患,但绝不会是现在。”
天子大喜,看了一眼荀彧,身体前倾。“子扬细细说来。”
刘晔举起三根手指。“臣有三个理由。其一,孙策未必忠,却是个孝子。孙坚忠勇,他在世一日,孙策纵有再大的野心也不敢自立。孙坚正当壮年,如无意外,至少可以活二十年。二十年之内,孙策不会有异动;其二,孙家父子出身卑微,不为世人所重,虽然占据豫州、荆州,但支持者甚寡,尤其不得各州郡大族支持,有若浮萍,需要时间慢慢经营,急则生变;其三,袁氏父子强盛。卧虎在侧,百兽蹑行,枭鹰在天,百鸟收声。在袁氏父子覆灭之前,孙策纵有野心也不敢自取其祸。有此三者,孙策不得不委屈求,避退会稽,行尺蠖之计,隐忍待时。”
天子不断地点头称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地吐了一口气。荀彧也非常高兴,随即提到了他与刘晔商量过的问题。他知道答案,却没有直接禀明天子,将这个机会留给刘晔。刘晔非常感激,侃侃而谈。
荀彧来司徒府是商量丹阳太守的人选事宜,那是关系到局的部署,不能大意。可是在杨彪慎终追远的深谋远虑面前,扬州的争夺也只是眼前小事。涉及圣人教诲,被杨彪教训了一顿,荀彧难免有些惶恐。在杨彪面前,他毕竟还是后辈。
但道理好讲,事情却还是要一件件的办。长安的现状就是如此,钱粮都很紧张,如果要提高读书人的待遇,只能从军队和工坊抽调。军队关系到朝廷眼下的安,工坊关系到朝廷将来的发展,哪个都不能减弱。想来想去,杨彪也没什么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的底子实在太薄了,变法刚刚推行,正是还没挣到钱,却要到处花钱的时候。
三人反复商量,最后刘巴提出一个建议,对盐铁、战马等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先收回来,再交给指定的几家经营,让他们先交纳一定的费用,解决朝廷眼前的危机。至于那些读书人,现在的确没那么多官职安排他们,而且也不宜一概授以官职,可以进行分流,选拔一些学问好的去教书。关中现在有近百万人,没读过书的人很多,能安排一些人就业。让军中再接收一部分,宫里再接收一部分,与各工坊联络,再请他们接收一部分,几方联手,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最后,他们又谈到了丹阳的问题。杨彪坚持不能放任孙策占据丹阳,荀彧没有直接反对,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行文洛阳,让太尉朱儁在参加比武的人才中挑选适合的人去丹阳上任,最好是青徐两州的士人。杨彪虽然觉得荀彧有点滑头,施缓兵之计,却也觉得朝廷的确不宜与孙策发生直接冲突,勉强接受了。
最后,荀彧提到一个重要问题:扬州可以暂时让给孙策,交州却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州刺史、郡太守都要换成朝廷信得过的人,而且要抢在孙策留意交州之前。控制了交州,将来孙策如果有什么异动,就可能从背后牵制扬州,让孙策三面受敌。
杨彪觉得有道理,欣然答应。
谈完事,杨彪让刘巴送荀彧出府。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荀彧问了很多南阳的情况,自承对南阳的事务了解不深,希望刘巴能够多提意见。刘巴谦虚了几句,对荀彧说,他虽然在南阳考察过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具体任职,所得的印象也比较肤浅。要想真正了解南阳的新政,最好还是找那些在南阳做过官的人,比如杨弘。杨弘接触到了南阳的很多政务,感触比较深,可以让他回来。此外,南阳有不少外地士子,比如颍川的赵俨,关中的杜畿,可以想办法和他们进行联系,了解一些情况。
刘巴最后提醒荀彧,可以和刘晔接触一下,他从九江来,对九江、庐江的情况比较了解,也许会有帮助。荀彧觉得有理,再三感谢,和刘巴拱手作别。
——
对荀彧的来访,刘晔一点也不意外。寒喧过后,听完荀彧的苦恼,刘晔笑了。
“闻说令君大父是颍川四长之一的荀神君,令君可知在朝廷能够直接任命的官员中,什么人和百姓接触最多,离得最近?”
荀彧略一思索,抚掌而叹,握着刘晔的手。“子扬所言甚是,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多谢子扬提醒。我会向陛下推荐子扬,请子扬在陛下面前言说方略,共襄盛举。”
刘晔喜出望外。他是新来的侍中,在天子身边时间还短,还没等到单独侍驾的机会,只希望荀彧能将他的意见转告天子,没想到荀彧要让他当面向天子进言,这可是难得的表现机会。他连忙拱手称谢。
“多谢令君。”
荀彧很高兴,又与刘晔交流了一些看法,越说越投机,越说越高兴,当即起身赶往天子所住的偏殿。天子倒是知道刘晔这个新来的侍中,听说他有好的建议,也很满意,立刻命人招刘晔来见。刘晔很快到了,向天子行礼,自报家门。
天子勉励了几句,诚心向刘晔请教国事。刘晔也不谦虚,躬身说道:“陛下,山东大乱,州郡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强者有二:袁氏父子据冀州、兖州,孙氏父子据豫州、荆州,看似势均力敌,其实不然。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登高一呼,天下影从,袁绍自以为天命在己,革命之心昭然。此逆臣也,朝廷当讨之。孙氏父子出自寒微,孙坚以军功起家,蒙先帝赏识,位登二千石,爵封列侯,讨董时身先士卒,勇冠诸军,驱董卓,掩皇陵,净皇宫,为忠臣典范。此忠臣也,朝廷当抚之。”
天子连连点头。“孙坚的忠勇,朝廷也是知道的。只是其子孙策野心勃勃,恐非朝廷之福啊。”
“陛下圣明,孙策的确有可能成为朝廷之患,但绝不会是现在。”
天子大喜,看了一眼荀彧,身体前倾。“子扬细细说来。”
刘晔举起三根手指。“臣有三个理由。其一,孙策未必忠,却是个孝子。孙坚忠勇,他在世一日,孙策纵有再大的野心也不敢自立。孙坚正当壮年,如无意外,至少可以活二十年。二十年之内,孙策不会有异动;其二,孙家父子出身卑微,不为世人所重,虽然占据豫州、荆州,但支持者甚寡,尤其不得各州郡大族支持,有若浮萍,需要时间慢慢经营,急则生变;其三,袁氏父子强盛。卧虎在侧,百兽蹑行,枭鹰在天,百鸟收声。在袁氏父子覆灭之前,孙策纵有野心也不敢自取其祸。有此三者,孙策不得不委屈求,避退会稽,行尺蠖之计,隐忍待时。”
天子不断地点头称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地吐了一口气。荀彧也非常高兴,随即提到了他与刘晔商量过的问题。他知道答案,却没有直接禀明天子,将这个机会留给刘晔。刘晔非常感激,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