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荀彧听完天子的想法,觉得可行。
联姻是缓和矛盾,维系当前君臣关系的一个办法,即使无法阻止孙策的不臣之心,也可以用这个名份来安抚他一段时间,为朝廷争取腾挪的机会。至于聘礼之类,那只是附带的好处。荀彧倒是提到了陪嫁,他提醒天子,孙策一直想借朝廷的秘书以供蔡邕著史,如果把一部分秘书当作嫁妆,孙策也许更容易接受这桩婚姻。
当然,荀彧觉得让长公主嫁给孙策为妾实在有损朝廷体面,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孙策的弟弟,听说孙策的二弟孙权虽然比长公主小几岁,却也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见过孙权的赵温曾说孙权长上短下,按相法说是非居下之相,或者可以从孙氏内部给孙策找点麻烦,以施掣肘。
天子想了想,连连摇头。他愿意与孙策联姻本意是为姊姊寻找一个稳妥的归宿,免得大汉崩亡之后无可依靠,能因此得到一些粮赋、军械作为聘礼已经是意外收获了,却不能让姊姊承担更多的风险。既然孙权从面相上看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就绝不能让姊姊迁连其中,哪怕是另外嫁一个宗室女都没问题。
荀彧很感慨,表示支持天子的决定,并亲自与蒋干接触,先试探一下。
天子随即又和刘晔商量此事。刘晔也不反对,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选择,并不影响朝廷的方略,可以一试。
万一有用呢?
得到荀彧和刘晔的支持后,天子随即向与宗正刘宠商量,并请刘宠负责此事,并另外物色一个宗室女,届时也封为公主,在合适的时候与孙策的二弟孙权联姻。最近与凉州世家、部落首领联姻,不少宗室女被封为公主,现在真正的公主要出嫁了,刘宠自然责无旁贷。
——
荀彧找到了蒋干。
听完天子想与孙策联姻的消息,蒋干露出一抹坏笑。“长公主愿意做妾?令君,我怎么听着这么像是个阴谋?”
“谋则诚然,阴则不然。”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不否认,对天命归于何处,朝廷和孙将军可能有分歧,新旧交替之际,难免尔虞我诈,但具体到这一件事,却并非如此。”
蒋干笑而不语,好整以暇地看着荀彧。他刚刚接到孙策的命令,让他密切注意朝廷的动向,现在荀彧主动找上门,而且要和孙策联姻,这件事透着古怪,他不能不予以关注。况且联姻这件事也超出了他的决策范围,他只能尽可能的了解朝廷的用意,最后决定还要由孙策本人来做。
“子翼想必以为,孙将军才兼文武,五州户口殷实,朝廷偏居关中,户口流失,足以证明大汉气数已尽,东南有王者气,孙氏当兴,对吗?”
“我可没这么说。”蒋干微微一笑,不上荀彧的当。这种事可以做,却不能说,落人口实。
“看,就连也不敢这么说,为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大汉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没错,孙将军才兼文武,五州又是天下膏腴之地,看似胜负分明,其实不然。何也?人心思汉。秦统一天下,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楚有何可念之恩?人心旧罢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难道没有思汉之人?秦行暴政,故陈胜、吴广一举而天下响应,但若非高皇帝负天命,又有项羽负绝世之雄武,巨鹿一战而灭秦军精锐二十万,胜负难料。如今大汉虽有乱政,却无秦之暴虐,孙将军纵使以霸王自诩,灭汉也绝非易事。”
蒋干沉吟不语。他知道荀彧说的是实情,别看孙策实力占优,但他的优势还没有到决胜负的时候,否则孙策早就主动进攻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心。孙策推行新政,得利的是普通百姓,得罪的是天下世家,世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与孙策为敌,注定孙策的争霸之路不会顺利。孙策为什么要停下来休整?他要利用官渡之战的胜利来消化五州,将不配合的世家一一清除。只有如此,他才能真正掌握五州,才能调动五州的人力、物力。
这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从长远来看,孙策胜劵在握,但短期来看,胜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分明。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打胜仗,况且孙策也只是看起来有钱,实际上欠了一大笔债。
“人心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三十年,取决于谁更能争取人心。孙将军推行新政,朝廷也可以推行新政,袁谭、曹昂也可以推行新政,既然天下都在推行新政,何以让天下人相信天命在孙将军?靠战场上的胜负?关中四塞,攻也许不足,守却绰绰有余。”
蒋干眼神中多了几分疑惑。“那联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革命未必一定要流血漂杵。”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最终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天子和孙将军两个人,而是天下人心。如果十年、二十年之后,孙将军证明他的确是天命所归,那陛下未尝不能顺从天意民心,行禅让之事。联姻之后,两家盟好,将来就算王朝更替,有姻亲之故也可以互相照应,不出恶言,岂不比死我活的更好?”
荀彧听完天子的想法,觉得可行。
联姻是缓和矛盾,维系当前君臣关系的一个办法,即使无法阻止孙策的不臣之心,也可以用这个名份来安抚他一段时间,为朝廷争取腾挪的机会。至于聘礼之类,那只是附带的好处。荀彧倒是提到了陪嫁,他提醒天子,孙策一直想借朝廷的秘书以供蔡邕著史,如果把一部分秘书当作嫁妆,孙策也许更容易接受这桩婚姻。
当然,荀彧觉得让长公主嫁给孙策为妾实在有损朝廷体面,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孙策的弟弟,听说孙策的二弟孙权虽然比长公主小几岁,却也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见过孙权的赵温曾说孙权长上短下,按相法说是非居下之相,或者可以从孙氏内部给孙策找点麻烦,以施掣肘。
天子想了想,连连摇头。他愿意与孙策联姻本意是为姊姊寻找一个稳妥的归宿,免得大汉崩亡之后无可依靠,能因此得到一些粮赋、军械作为聘礼已经是意外收获了,却不能让姊姊承担更多的风险。既然孙权从面相上看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就绝不能让姊姊迁连其中,哪怕是另外嫁一个宗室女都没问题。
荀彧很感慨,表示支持天子的决定,并亲自与蒋干接触,先试探一下。
天子随即又和刘晔商量此事。刘晔也不反对,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选择,并不影响朝廷的方略,可以一试。
万一有用呢?
得到荀彧和刘晔的支持后,天子随即向与宗正刘宠商量,并请刘宠负责此事,并另外物色一个宗室女,届时也封为公主,在合适的时候与孙策的二弟孙权联姻。最近与凉州世家、部落首领联姻,不少宗室女被封为公主,现在真正的公主要出嫁了,刘宠自然责无旁贷。
——
荀彧找到了蒋干。
听完天子想与孙策联姻的消息,蒋干露出一抹坏笑。“长公主愿意做妾?令君,我怎么听着这么像是个阴谋?”
“谋则诚然,阴则不然。”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不否认,对天命归于何处,朝廷和孙将军可能有分歧,新旧交替之际,难免尔虞我诈,但具体到这一件事,却并非如此。”
蒋干笑而不语,好整以暇地看着荀彧。他刚刚接到孙策的命令,让他密切注意朝廷的动向,现在荀彧主动找上门,而且要和孙策联姻,这件事透着古怪,他不能不予以关注。况且联姻这件事也超出了他的决策范围,他只能尽可能的了解朝廷的用意,最后决定还要由孙策本人来做。
“子翼想必以为,孙将军才兼文武,五州户口殷实,朝廷偏居关中,户口流失,足以证明大汉气数已尽,东南有王者气,孙氏当兴,对吗?”
“我可没这么说。”蒋干微微一笑,不上荀彧的当。这种事可以做,却不能说,落人口实。
“看,就连也不敢这么说,为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大汉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没错,孙将军才兼文武,五州又是天下膏腴之地,看似胜负分明,其实不然。何也?人心思汉。秦统一天下,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楚有何可念之恩?人心旧罢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难道没有思汉之人?秦行暴政,故陈胜、吴广一举而天下响应,但若非高皇帝负天命,又有项羽负绝世之雄武,巨鹿一战而灭秦军精锐二十万,胜负难料。如今大汉虽有乱政,却无秦之暴虐,孙将军纵使以霸王自诩,灭汉也绝非易事。”
蒋干沉吟不语。他知道荀彧说的是实情,别看孙策实力占优,但他的优势还没有到决胜负的时候,否则孙策早就主动进攻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心。孙策推行新政,得利的是普通百姓,得罪的是天下世家,世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与孙策为敌,注定孙策的争霸之路不会顺利。孙策为什么要停下来休整?他要利用官渡之战的胜利来消化五州,将不配合的世家一一清除。只有如此,他才能真正掌握五州,才能调动五州的人力、物力。
这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从长远来看,孙策胜劵在握,但短期来看,胜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分明。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打胜仗,况且孙策也只是看起来有钱,实际上欠了一大笔债。
“人心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三十年,取决于谁更能争取人心。孙将军推行新政,朝廷也可以推行新政,袁谭、曹昂也可以推行新政,既然天下都在推行新政,何以让天下人相信天命在孙将军?靠战场上的胜负?关中四塞,攻也许不足,守却绰绰有余。”
蒋干眼神中多了几分疑惑。“那联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革命未必一定要流血漂杵。”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最终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天子和孙将军两个人,而是天下人心。如果十年、二十年之后,孙将军证明他的确是天命所归,那陛下未尝不能顺从天意民心,行禅让之事。联姻之后,两家盟好,将来就算王朝更替,有姻亲之故也可以互相照应,不出恶言,岂不比死我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