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甘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欲取幽州,先取辽东。欲取辽东,先取沓氏。”
“详细说说。”
见孙策并无意外之色,甘宁不敢怠慢。他知道孙策虽以勇武著称,却非匹夫之勇,极其注重战前谋划,每次大战之前,军谋处都会做大量的资料收拾、整理工作,推演战局,分析利弊。孙策既然有意幽州,自然对如何攻取幽州有所谋划,说不定方案都拟好了。问他不是请教,而是考核,看他有没有见识,然后决定用不用他。这可不能大意,等了这么久,总不能最后便宜了别人。
甘宁打起精神,分析他计划中的辽东方略。
沓氏县是辽东一个县,就在海对面,由青州渡海到辽东就在沓氏登陆。沓氏有两个优点:一是与中原最近,农耕发达,有不少耕地,可以屯田驻兵;二是有良港,可以停泊巨舰。有了这两个优势,沓氏县就具有了水师驻扎的条件。
除了本身的优势,沓氏还有一个好处,离襄平很远,中间还隔着深山茂林,只要把几个关口一堵,公孙度就很寸步难进,想夺回沓氏基本上就是做梦。我军有战船,可以从水路进攻,避开山岭,可谓是扬长避短,一举两得。
最后,以沓氏为水师基地,北上可以取襄平,西进可以威胁渔阳、广阳,如果暂时条件不具备,还可以东进取乐浪,左右逢源,可攻可守。
听完甘宁的计划,孙策放声大笑,指指甘宁。“兴霸,吃独食不是好习惯,要习惯与他人合作作战,而不是只着眼于水师。水师有水师的长处,也有明显的不足,要想真正控制辽东,只有水师是远远不足的。”
甘宁嘿嘿笑道:“将军,水师也不是只有水战,上了岸,我们不弱于步卒。”
“可是能把战船拖上岸吗?若对手固守不出,以骑兵游弋,待上岸便用骑兵突击,待如何?”
甘宁嘴角带笑,却不说话,既不附和孙策的意见,也不否定。孙策心中明白。甘宁有相当的战略眼光,并非不知道步骑结合,水陆并进的道理,他只是着重点明水师的重要性,一切从发挥水师的优势出发。俗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他身为水师将领,自然不会将自己排除在外,看着别人吃肉,他连汤都没得喝。
孙策话锋一转。“觉得麋芳能力如何?”
甘宁想了想。“不算出类拔萃,但也不弱。”过了一会儿,又道:“最近跟着将军在中原历练,应该会大有长进吧?”
“让他配合,如何?”
“当然好。”甘宁大喜,一拍大腿。“这再好不过了。”
孙策十指交叉,向后靠在舱壁上。如何攻取幽州,军谋处已经讨论了很多,提出了几个方案,争论很大,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没什么异议:暂时不宜介入刘备与袁谭的战局,应该趁着他们互相牵制,腾不出手的时候先取幽州东部,也就是辽东、乐浪诸郡。即使如此,也不宜直接攻击辽东郡治襄平,应该做好攻守两手准备。攻,就是在条件适合的时候主动攻击襄平。守,就是在攻击襄平的把握不大时可以坚守,或者攻其薄弱环节,比如乐浪。
这次出征是一场大战,孙策亲临战场,江东子弟必然是主力之一。从长江以南来到黄河以北,而且是冰天雪地的辽东,江东子弟兵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仓促作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大海对面的乐浪郡就是以后的朝鲜,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在那里与美军战斗了三年。战争初期因为准备不足,刚从东南沿海调来的军队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被冻死的将士数以千计。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在残酷的气候面前损失惨重。他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在真正的大战之前,他需要一些时间来让江东子弟兵适应这里的气候。适应也不是让他们在这里住着,必要的战斗还是要进行的,在挑战真正的对手之前,先找一些软柿子捏捏非常有必要,以战养战也是减少消耗的一个办法。
甘宁提到了向东攻击乐浪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乐浪郡的户口和辽东相近,又远离襄平,公孙度鞭长莫及,经营得当,也是一个不错的基地,将来还可以做东进的跳板,天下太平之后,如果甘宁还没尽兴,可让他继续向东去,让他杀个痛快,免得他无事生非。麋芳之前就和甘宁合作过,脾气还算相契,安排他与甘宁搭班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甘宁胆子再大,想必也不敢拿麋芳试刀。有了麋芳率骑兵协助,甘宁只要自己不作死,能挡得住他刀锋的人应该不多。
不过,那都是将来的事,眼前孙策最关心还是幽州本身。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在辽东、玄莬以北的密林深处,有一个被称作游牧民族摇篮的地方,一个叫鲜卑的游牧民族正在茁壮成长,不久之前,他们中的强人檀石槐已经让汉人见识了他们的战斗力,只不过檀石槐命短,让大汉逃过了一劫,将这场活劫延后了几十年。
如今他来到辽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远征之前总要将后院打扫干净。
甘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欲取幽州,先取辽东。欲取辽东,先取沓氏。”
“详细说说。”
见孙策并无意外之色,甘宁不敢怠慢。他知道孙策虽以勇武著称,却非匹夫之勇,极其注重战前谋划,每次大战之前,军谋处都会做大量的资料收拾、整理工作,推演战局,分析利弊。孙策既然有意幽州,自然对如何攻取幽州有所谋划,说不定方案都拟好了。问他不是请教,而是考核,看他有没有见识,然后决定用不用他。这可不能大意,等了这么久,总不能最后便宜了别人。
甘宁打起精神,分析他计划中的辽东方略。
沓氏县是辽东一个县,就在海对面,由青州渡海到辽东就在沓氏登陆。沓氏有两个优点:一是与中原最近,农耕发达,有不少耕地,可以屯田驻兵;二是有良港,可以停泊巨舰。有了这两个优势,沓氏县就具有了水师驻扎的条件。
除了本身的优势,沓氏还有一个好处,离襄平很远,中间还隔着深山茂林,只要把几个关口一堵,公孙度就很寸步难进,想夺回沓氏基本上就是做梦。我军有战船,可以从水路进攻,避开山岭,可谓是扬长避短,一举两得。
最后,以沓氏为水师基地,北上可以取襄平,西进可以威胁渔阳、广阳,如果暂时条件不具备,还可以东进取乐浪,左右逢源,可攻可守。
听完甘宁的计划,孙策放声大笑,指指甘宁。“兴霸,吃独食不是好习惯,要习惯与他人合作作战,而不是只着眼于水师。水师有水师的长处,也有明显的不足,要想真正控制辽东,只有水师是远远不足的。”
甘宁嘿嘿笑道:“将军,水师也不是只有水战,上了岸,我们不弱于步卒。”
“可是能把战船拖上岸吗?若对手固守不出,以骑兵游弋,待上岸便用骑兵突击,待如何?”
甘宁嘴角带笑,却不说话,既不附和孙策的意见,也不否定。孙策心中明白。甘宁有相当的战略眼光,并非不知道步骑结合,水陆并进的道理,他只是着重点明水师的重要性,一切从发挥水师的优势出发。俗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他身为水师将领,自然不会将自己排除在外,看着别人吃肉,他连汤都没得喝。
孙策话锋一转。“觉得麋芳能力如何?”
甘宁想了想。“不算出类拔萃,但也不弱。”过了一会儿,又道:“最近跟着将军在中原历练,应该会大有长进吧?”
“让他配合,如何?”
“当然好。”甘宁大喜,一拍大腿。“这再好不过了。”
孙策十指交叉,向后靠在舱壁上。如何攻取幽州,军谋处已经讨论了很多,提出了几个方案,争论很大,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没什么异议:暂时不宜介入刘备与袁谭的战局,应该趁着他们互相牵制,腾不出手的时候先取幽州东部,也就是辽东、乐浪诸郡。即使如此,也不宜直接攻击辽东郡治襄平,应该做好攻守两手准备。攻,就是在条件适合的时候主动攻击襄平。守,就是在攻击襄平的把握不大时可以坚守,或者攻其薄弱环节,比如乐浪。
这次出征是一场大战,孙策亲临战场,江东子弟必然是主力之一。从长江以南来到黄河以北,而且是冰天雪地的辽东,江东子弟兵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仓促作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大海对面的乐浪郡就是以后的朝鲜,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在那里与美军战斗了三年。战争初期因为准备不足,刚从东南沿海调来的军队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被冻死的将士数以千计。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在残酷的气候面前损失惨重。他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在真正的大战之前,他需要一些时间来让江东子弟兵适应这里的气候。适应也不是让他们在这里住着,必要的战斗还是要进行的,在挑战真正的对手之前,先找一些软柿子捏捏非常有必要,以战养战也是减少消耗的一个办法。
甘宁提到了向东攻击乐浪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乐浪郡的户口和辽东相近,又远离襄平,公孙度鞭长莫及,经营得当,也是一个不错的基地,将来还可以做东进的跳板,天下太平之后,如果甘宁还没尽兴,可让他继续向东去,让他杀个痛快,免得他无事生非。麋芳之前就和甘宁合作过,脾气还算相契,安排他与甘宁搭班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甘宁胆子再大,想必也不敢拿麋芳试刀。有了麋芳率骑兵协助,甘宁只要自己不作死,能挡得住他刀锋的人应该不多。
不过,那都是将来的事,眼前孙策最关心还是幽州本身。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在辽东、玄莬以北的密林深处,有一个被称作游牧民族摇篮的地方,一个叫鲜卑的游牧民族正在茁壮成长,不久之前,他们中的强人檀石槐已经让汉人见识了他们的战斗力,只不过檀石槐命短,让大汉逃过了一劫,将这场活劫延后了几十年。
如今他来到辽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远征之前总要将后院打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