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华佗身材高大,头戴进贤冠,身着儒衫,走路四平八稳,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名医,倒像个名士。见孙策站在台阶下,华佗很激动,上前几步,躬身行礼。
“旉(通敷)冒昧来访,还望将军恕罪。”
华佗本名华旉,字元化,华佗只是外号,因为他擅长的医术中有一项是治疗各种寄生虫病,尤其是人体常见的蛔虫,虫俗称他,读音与佗同,所以世人称其为华佗,称赞其善治虫也。
孙策笑着拱手还礼。“先生大驾光临,未及远迎,死罪死罪。先生救治舍弟,策感恩在心,只是担心先生不便,是故未能前往拜访,还请先生体谅。”
华佗连连摆手。“将军言重了,身为医者,救死扶伤乃是分内之事,不敢施恩图报。况且令弟得救,既有锦甲护体之功,又有南阳灵药疗伤之效,旉不敢独占其功。”
“话虽如此,若无先生神乎其技,就算侥幸存活,残缺也在所难免。”孙策请华佗上堂,分宾主入座,又问起华佗医术来源。这是他对华佗最好奇的地方。华佗号称外科鼻祖,是中医史上不可忽视的名医,但他的外科医术如神龙一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突然出现,随后又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因为曹操杀了他,又烧了他的医学遗书,但这些都是野史,曹操是个很实际的人,就算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也不会跟他的医术过不去。华佗死后不久,曹操就后悔了,说华佗若在,曹冲不至于死。
华佗虽是当事人,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无他,转益多师尔。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医亦如此,最多再加一句:学而时而习之,不亦乐乎。”
“那先生都向什么人学过医术,尤其是这外科手术?”
华佗抚着胡须,笑了起来。“看来将军虽领风气之先,却对医术发展不太了然。外科与他科不同,前人遗说固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却更重要,如果不能亲手解剖,只知死背医书,纵使倒背如流也是没用的。哪怕没有读过医书,只要能沉下心来,解剖几十具尸体,人体五脏六腑、筋骨脉络自然精熟于心。”
孙策连连点头,忽然明白了华佗的意思。其实中医一直不缺外科,尤其是军中。军中医匠经常面对受伤的将士,对骨骼、肌肉之类的太熟悉了,做外科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战场上尸体数不胜数,只要肯用功,不缺实践的机会。
但华佗独一无二,是因为他本身是个读书人,比起军中医匠,他既能通过读书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能总结经验,学起来比别人效率更高,更愿意向别人请教,将其他人的经验融为一炉,与实践相验证,变成自己的技术,所以才能出类拔萃。军中医匠大多没什么文化,肯钻研的少,又抱残守缺,敝帚自珍,抱着自己一手绝活,不肯与人交流,说不定连徒弟都不传,自然谈不上发扬光大,集大成为一代名医。后世学医的人倒是有文化,但他们又受限于玄意十足的中医理论,对与中医理论不太契合的外科不甚重视。
玄有时候就意味着模糊。外科只是血肉模糊,医术却来不得一点模糊,自然不合大多数人的兴趣。
“这么说,先生的医术也是拜乱世所赐?”
华佗一声长叹。“将军说得太对了,天下不幸医者幸,乱世是人间大劫,对医者来说天赐良机,这让我时时有负罪之感。我虽身为医者,却还是希望天下大治,百姓安康,不要有那么病人。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或呼天喊地,或奄奄一息,我却力不能救,实在煎熬,悔不当初。医者能治病,不能治世,终究是小道。譬如将军,一道命令能活千万人,岂是我等医者可比。”
孙策笑道:“先生言不由衷啊。”
华佗抚着胡须,强笑道:“将军可出此言。”
“先生刚刚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先生如果不是有仁者之心,以治病救人为毕生心愿,怎么可能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成就这么好的医术?没有们这些医术高超的医者,我就算下千万道命令,也不能让一人痊愈啊。”
“呃……”华佗既尴尬,又觉得心里熨帖,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刚才说过,舍弟蒙先生救治,我孙家欠先生一份情,先生不是施恩图报之人,此来怕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不必顾左右而言他了,尽管开口,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在所不辞。”
华佗很尴尬。他医术很高超,口才却不行,一下子就被孙策点破了,未免窘迫。好在孙策只是调侃,并无他意,华佗也就不谦虚了,直接说明来意,他想从南阳购买药材,但兖州财税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他希望请孙策给些优惠。
孙策心知肚明。华佗是曹昂的乡党,又是被人看不起的医匠,和兖州世家的关系很疏远,曹昂想通过他把本草堂紧紧的抓住手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世家也不例外,掌握了本草堂,再进一步掌握药材经销权,即使是兖州世家也不能不给华佗三分面子。
华佗身材高大,头戴进贤冠,身着儒衫,走路四平八稳,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名医,倒像个名士。见孙策站在台阶下,华佗很激动,上前几步,躬身行礼。
“旉(通敷)冒昧来访,还望将军恕罪。”
华佗本名华旉,字元化,华佗只是外号,因为他擅长的医术中有一项是治疗各种寄生虫病,尤其是人体常见的蛔虫,虫俗称他,读音与佗同,所以世人称其为华佗,称赞其善治虫也。
孙策笑着拱手还礼。“先生大驾光临,未及远迎,死罪死罪。先生救治舍弟,策感恩在心,只是担心先生不便,是故未能前往拜访,还请先生体谅。”
华佗连连摆手。“将军言重了,身为医者,救死扶伤乃是分内之事,不敢施恩图报。况且令弟得救,既有锦甲护体之功,又有南阳灵药疗伤之效,旉不敢独占其功。”
“话虽如此,若无先生神乎其技,就算侥幸存活,残缺也在所难免。”孙策请华佗上堂,分宾主入座,又问起华佗医术来源。这是他对华佗最好奇的地方。华佗号称外科鼻祖,是中医史上不可忽视的名医,但他的外科医术如神龙一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突然出现,随后又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因为曹操杀了他,又烧了他的医学遗书,但这些都是野史,曹操是个很实际的人,就算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也不会跟他的医术过不去。华佗死后不久,曹操就后悔了,说华佗若在,曹冲不至于死。
华佗虽是当事人,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无他,转益多师尔。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医亦如此,最多再加一句:学而时而习之,不亦乐乎。”
“那先生都向什么人学过医术,尤其是这外科手术?”
华佗抚着胡须,笑了起来。“看来将军虽领风气之先,却对医术发展不太了然。外科与他科不同,前人遗说固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却更重要,如果不能亲手解剖,只知死背医书,纵使倒背如流也是没用的。哪怕没有读过医书,只要能沉下心来,解剖几十具尸体,人体五脏六腑、筋骨脉络自然精熟于心。”
孙策连连点头,忽然明白了华佗的意思。其实中医一直不缺外科,尤其是军中。军中医匠经常面对受伤的将士,对骨骼、肌肉之类的太熟悉了,做外科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战场上尸体数不胜数,只要肯用功,不缺实践的机会。
但华佗独一无二,是因为他本身是个读书人,比起军中医匠,他既能通过读书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能总结经验,学起来比别人效率更高,更愿意向别人请教,将其他人的经验融为一炉,与实践相验证,变成自己的技术,所以才能出类拔萃。军中医匠大多没什么文化,肯钻研的少,又抱残守缺,敝帚自珍,抱着自己一手绝活,不肯与人交流,说不定连徒弟都不传,自然谈不上发扬光大,集大成为一代名医。后世学医的人倒是有文化,但他们又受限于玄意十足的中医理论,对与中医理论不太契合的外科不甚重视。
玄有时候就意味着模糊。外科只是血肉模糊,医术却来不得一点模糊,自然不合大多数人的兴趣。
“这么说,先生的医术也是拜乱世所赐?”
华佗一声长叹。“将军说得太对了,天下不幸医者幸,乱世是人间大劫,对医者来说天赐良机,这让我时时有负罪之感。我虽身为医者,却还是希望天下大治,百姓安康,不要有那么病人。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或呼天喊地,或奄奄一息,我却力不能救,实在煎熬,悔不当初。医者能治病,不能治世,终究是小道。譬如将军,一道命令能活千万人,岂是我等医者可比。”
孙策笑道:“先生言不由衷啊。”
华佗抚着胡须,强笑道:“将军可出此言。”
“先生刚刚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先生如果不是有仁者之心,以治病救人为毕生心愿,怎么可能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成就这么好的医术?没有们这些医术高超的医者,我就算下千万道命令,也不能让一人痊愈啊。”
“呃……”华佗既尴尬,又觉得心里熨帖,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刚才说过,舍弟蒙先生救治,我孙家欠先生一份情,先生不是施恩图报之人,此来怕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不必顾左右而言他了,尽管开口,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在所不辞。”
华佗很尴尬。他医术很高超,口才却不行,一下子就被孙策点破了,未免窘迫。好在孙策只是调侃,并无他意,华佗也就不谦虚了,直接说明来意,他想从南阳购买药材,但兖州财税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他希望请孙策给些优惠。
孙策心知肚明。华佗是曹昂的乡党,又是被人看不起的医匠,和兖州世家的关系很疏远,曹昂想通过他把本草堂紧紧的抓住手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世家也不例外,掌握了本草堂,再进一步掌握药材经销权,即使是兖州世家也不能不给华佗三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