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孙策走到水榭外,凭栏而坐,胳膊搁在栏杆上,看着被秋风吹皱的湖水,一时出神。
郭嘉跟了出来,与孙策对面而案。一个赵女端来一只小案放在两人中间,又奉上了一些热浆和干果,然后悄悄退了出去。孙策拈起一只干果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心里盘算着郭嘉的那句话。历史上的袁曹决战是在官渡,官渡就在浚仪之西不远,袁绍进军的路线就是郭嘉说的西线。虽然人变了,但地理形势依旧,这场大战似乎有按惯性展开的可能。
他对麋兰说得很轻松,似乎胜利唾手而得,但那只战略上的,不是战术上的。战略上,袁绍四面受敌,已经陷入被动,成为笼中困兽。但是在战术上,他依然拥有强悍实力的困兽,一旦应付不当,翻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觉得袁绍会怎么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袁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稳住幽州,不让公孙瓒在他背后生事。张则也想稳住幽州,所以他们之间有谈判的基础。至于刘备,他这一战算是险胜,挣了名声,有了扩张实力的基础,需要时间招兵买马,也不希望再与袁绍发生冲突。只有公孙瓒,他不会坐视张则与袁绍谈判,必然会挑动事端。袁绍要想安心南下,必然要找一个既得被张则及幽州人接受,又能遏制住公孙瓒的人。”
孙策略一思索。“刘和?”
“没错。”郭嘉呷了一口热饮。“下邳、广陵无险可守,刘和坚持不了太久。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可能用会下邳、广陵和陶谦谈判,以归还两国为条件,换取陶谦的支援,把刘和调回幽州。陶谦这两年损失很大,今年又遭了大疫,如果能不战而收复两国,他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样一来,将军与陶谦之间必有猜忌,不能不防。是以刘和虽走,将军的戒备却不能减,反而要增。”
孙策思索着,微微颌首。刘和是刘虞的儿子,他在徐州是死子,到了幽州却活了。刘虞在幽州素有威望,张则身边有很多人是刘虞的故吏,他不能拒绝刘和回到幽州,更不能亏待他。刘和要为父报仇,张则能办到的可能性不大,刘和还是会将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如此一来,他就成了袁绍安排在幽州的一颗钉子,足以牵制住公孙瓒。
一举两得,袁绍没道理不干。
“其次,对袁绍来说,在浚仪作战唯一的好处就是黄琬的协助。考虑到黄琬的部下大多是朱公的旧部,黄琬在短期内收为己用的可能性并不大,再加上黄琬本人没有大战的经验,袁绍对他的信任非常有限,至少不会比袁熙、曹昂强。袁熙、曹昂都刚刚经历过大战的考验,又年轻,对袁绍俯首听命,不会像黄琬那样有自己的主张。在离间成功的前提下,袁绍选择任城作战更加有利。”
郭嘉一边说一边呷着热饮,半壶热饮下腹,他也说得差不多了。他摸着微鼓的肚子。“要想袁绍按照我们的计划走,在浚仪决战,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让他觉得浚仪对他更有利;二,让他觉得任城对他不利。此消彼长,才能牵着他的鼻子走。”
“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郭嘉转头看了看屋里正在忙碌的军谋。“具体的计划还没有,但是我想可以和公孙瓒谈谈青州的事。外有袁绍,内有张则和刘备,他现在自顾不暇,已经控制不了青州,只要我们给出足够诱惑力的条件,他有可能让出青州。我现在担心的是青州残破,我们接管青州之后有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面对袁熙的进攻。”
孙策想了想,笑了笑。“应该可以吧,听说青徐来的百姓对我印象不错,如果我们能安排那些已经痊愈的百姓返乡,再提供一些粮食,让他们能够在青州安家,他们应该会很乐意回去。”
孙策把麋兰昨天唱的歌谣唱了一遍,郭嘉听了,又惊又喜。“我立刻安排人去查证,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的确是个好主意。不用多,只要有一万户进行屯田,我们就能保证一万大军的粮食供应。”
孙策也这么想。青州闹黄巾闹得很厉害,人口损耗严重,空闲土地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万户屯田,每户百亩,就算收得少一点,年入两百石,官四民六,收入八十石,足以供养一名骑兵或三名步卒,还能有所赢余。所谓民心可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不就是后勤嘛。
“对了,昨天一个军谋提到一个建议,我觉得很不错,也许可以在青州先试行。”
“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郭嘉站了起来,走到里面,招了招手,叫出一个年轻军谋。“孝仁,把昨天那个方案对将军说一下。”
军谋有点紧张,白晳的脸上泛起微红。孙策摆摆手,示意他入座。他没见过个年轻军谋,应该是新来的。“面生得很,新入职的贤才?”
郭嘉冲着年轻军谋使了个眼色,年轻军谋会意,连忙躬身施礼。“淮南仓慈,字孝仁,见过将军。”
孙策走到水榭外,凭栏而坐,胳膊搁在栏杆上,看着被秋风吹皱的湖水,一时出神。
郭嘉跟了出来,与孙策对面而案。一个赵女端来一只小案放在两人中间,又奉上了一些热浆和干果,然后悄悄退了出去。孙策拈起一只干果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心里盘算着郭嘉的那句话。历史上的袁曹决战是在官渡,官渡就在浚仪之西不远,袁绍进军的路线就是郭嘉说的西线。虽然人变了,但地理形势依旧,这场大战似乎有按惯性展开的可能。
他对麋兰说得很轻松,似乎胜利唾手而得,但那只战略上的,不是战术上的。战略上,袁绍四面受敌,已经陷入被动,成为笼中困兽。但是在战术上,他依然拥有强悍实力的困兽,一旦应付不当,翻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觉得袁绍会怎么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袁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稳住幽州,不让公孙瓒在他背后生事。张则也想稳住幽州,所以他们之间有谈判的基础。至于刘备,他这一战算是险胜,挣了名声,有了扩张实力的基础,需要时间招兵买马,也不希望再与袁绍发生冲突。只有公孙瓒,他不会坐视张则与袁绍谈判,必然会挑动事端。袁绍要想安心南下,必然要找一个既得被张则及幽州人接受,又能遏制住公孙瓒的人。”
孙策略一思索。“刘和?”
“没错。”郭嘉呷了一口热饮。“下邳、广陵无险可守,刘和坚持不了太久。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可能用会下邳、广陵和陶谦谈判,以归还两国为条件,换取陶谦的支援,把刘和调回幽州。陶谦这两年损失很大,今年又遭了大疫,如果能不战而收复两国,他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样一来,将军与陶谦之间必有猜忌,不能不防。是以刘和虽走,将军的戒备却不能减,反而要增。”
孙策思索着,微微颌首。刘和是刘虞的儿子,他在徐州是死子,到了幽州却活了。刘虞在幽州素有威望,张则身边有很多人是刘虞的故吏,他不能拒绝刘和回到幽州,更不能亏待他。刘和要为父报仇,张则能办到的可能性不大,刘和还是会将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如此一来,他就成了袁绍安排在幽州的一颗钉子,足以牵制住公孙瓒。
一举两得,袁绍没道理不干。
“其次,对袁绍来说,在浚仪作战唯一的好处就是黄琬的协助。考虑到黄琬的部下大多是朱公的旧部,黄琬在短期内收为己用的可能性并不大,再加上黄琬本人没有大战的经验,袁绍对他的信任非常有限,至少不会比袁熙、曹昂强。袁熙、曹昂都刚刚经历过大战的考验,又年轻,对袁绍俯首听命,不会像黄琬那样有自己的主张。在离间成功的前提下,袁绍选择任城作战更加有利。”
郭嘉一边说一边呷着热饮,半壶热饮下腹,他也说得差不多了。他摸着微鼓的肚子。“要想袁绍按照我们的计划走,在浚仪决战,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让他觉得浚仪对他更有利;二,让他觉得任城对他不利。此消彼长,才能牵着他的鼻子走。”
“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郭嘉转头看了看屋里正在忙碌的军谋。“具体的计划还没有,但是我想可以和公孙瓒谈谈青州的事。外有袁绍,内有张则和刘备,他现在自顾不暇,已经控制不了青州,只要我们给出足够诱惑力的条件,他有可能让出青州。我现在担心的是青州残破,我们接管青州之后有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面对袁熙的进攻。”
孙策想了想,笑了笑。“应该可以吧,听说青徐来的百姓对我印象不错,如果我们能安排那些已经痊愈的百姓返乡,再提供一些粮食,让他们能够在青州安家,他们应该会很乐意回去。”
孙策把麋兰昨天唱的歌谣唱了一遍,郭嘉听了,又惊又喜。“我立刻安排人去查证,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的确是个好主意。不用多,只要有一万户进行屯田,我们就能保证一万大军的粮食供应。”
孙策也这么想。青州闹黄巾闹得很厉害,人口损耗严重,空闲土地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万户屯田,每户百亩,就算收得少一点,年入两百石,官四民六,收入八十石,足以供养一名骑兵或三名步卒,还能有所赢余。所谓民心可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不就是后勤嘛。
“对了,昨天一个军谋提到一个建议,我觉得很不错,也许可以在青州先试行。”
“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郭嘉站了起来,走到里面,招了招手,叫出一个年轻军谋。“孝仁,把昨天那个方案对将军说一下。”
军谋有点紧张,白晳的脸上泛起微红。孙策摆摆手,示意他入座。他没见过个年轻军谋,应该是新来的。“面生得很,新入职的贤才?”
郭嘉冲着年轻军谋使了个眼色,年轻军谋会意,连忙躬身施礼。“淮南仓慈,字孝仁,见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