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不紧不慢。“眼下虽胜负未定,但吴国初肇,规格已成,派系已显,我汝颍系看似人多势众,实际上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大王身边。青徐系有张相、诸葛亮,江东系有虞相、陆议,荆州系有庞统,汝颍系除了之外,还有哪位年青才俊可以与他们几个抗衡?”
郭嘉说道:“公达,我有什么做得不妥的,直言无妨。”
“兵有奇正,觉得大王尚奇还是尚正?”
郭嘉沉吟了片刻,微微颌首。“多谢公达提醒,我会留意的。”
荀攸点点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王如此,我汝颍系也是如此,不得不谨慎从事。奉孝得大王信任,亦当竭尽心力,为大王出谋划策。今日之大王非往日之讨逆将军,今日之吴国亦非当日之豫州,奉孝当因时而变,不可墨守故技。形势逆转,长安已成百尺之虫,奉孝不必在乎他们会怎么做,只要知道他们能怎么做,再一一化解,使其无计可施,自然百战百胜。”
郭嘉连连点头。“公达,还是看得更透彻。这次建功之后,也到吴王身边做事吧。”
荀攸摇头。“考虑一下钟元常吧,他比我更合适。关中已成死局,他留在那里也没意思了。”
郭嘉略作思索,点头赞同。
——
周瑜走进书院,一眼就看到站在走廊上的孙策。他快步走到孙策面门,拱手行礼,刚要说话,孙策摇摇手,示意他不要说话,又指了指讲堂。周瑜上了台阶,站在孙策身后,伸长脖子,往讲堂里看了一眼,见窗明几净的讲堂中,三四十个半大孩子团团而坐,有男有女,正围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和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少女站在老者对面侃侃而谈,老者却有些窘迫,脸憋得通红。
周瑜听了一会,他们说的好像是《孟子》,争的是义利之辩。先生坚持义字为先,少女则认为利字当头,她的理由是如果郡学不减免学费,她就上不起学,如果郡学不给先生俸禄,先生也不会免费教他们读书。她年龄虽小,言辞却是犀利,说得先生无言以对,有些恼羞成怒。
“这是谁家子弟?”
“我也不清楚。”孙策悄声笑道,示意周瑜到一旁说话。“我在白鹿书院住了几天,已经习惯了。不是每个先生都像蔡大家一样让学生服气。公瑾,准备好了没有,一旦出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要不要让蔡大家随军,免得军中寂寞?”
周瑜笑着摇摇头。“她刚生完孩子,不宜远行,还是让她在襄阳住一段时间吧。”
孙策哈哈一笑。蔡琰年前刚为周瑜生了个儿子,百日之后,由蔡邕取名为循。周瑜的父母说这孩子长得和儿时的周瑜一模一样,极是欢喜。
“那就纳个妾吧,身边没人照顾,终究不方便。”
“多谢大王关心,臣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周瑜生怕孙策再劝,立刻转换话题。“此次出兵是试探还是主动出击?”
“觉得该如何?”
“臣以为当以静制动。”
孙策一边走一边示意周瑜继续说。两人离开了讲堂,来到一旁的楼上。白鹿书院原本是杨修为杨彪所建,特地修了高楼,以便杨彪能登高望远,尽览湖光山色。如今杨彪在太湖著书,杨修本人也离开了豫章,远赴长安,这高楼便冷清了许多。孙策与周瑜登上楼,远望彭蠡泽,眼界开阔,连心情都开朗起来。
周瑜将自己的理由解说了一番。
吴国初建,舆论纷纷,对孙策不利的不在少数,尤其是江南。杜畿加强了监察,打击了不少侵占屯田的世家,也引起了不少反抗。朝廷没有明显的失德行为,双方还在文斗的阶段,孙策不宜主动挑起战事,授人以柄。不过这个局面不会维持太久,朝廷迟早会按捺不住,主动生事。百姓厌战,到时候舆论偏转,再予以反击,效果会更好。
郭嘉说道:“公达,我有什么做得不妥的,直言无妨。”
“兵有奇正,觉得大王尚奇还是尚正?”
郭嘉沉吟了片刻,微微颌首。“多谢公达提醒,我会留意的。”
荀攸点点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王如此,我汝颍系也是如此,不得不谨慎从事。奉孝得大王信任,亦当竭尽心力,为大王出谋划策。今日之大王非往日之讨逆将军,今日之吴国亦非当日之豫州,奉孝当因时而变,不可墨守故技。形势逆转,长安已成百尺之虫,奉孝不必在乎他们会怎么做,只要知道他们能怎么做,再一一化解,使其无计可施,自然百战百胜。”
郭嘉连连点头。“公达,还是看得更透彻。这次建功之后,也到吴王身边做事吧。”
荀攸摇头。“考虑一下钟元常吧,他比我更合适。关中已成死局,他留在那里也没意思了。”
郭嘉略作思索,点头赞同。
——
周瑜走进书院,一眼就看到站在走廊上的孙策。他快步走到孙策面门,拱手行礼,刚要说话,孙策摇摇手,示意他不要说话,又指了指讲堂。周瑜上了台阶,站在孙策身后,伸长脖子,往讲堂里看了一眼,见窗明几净的讲堂中,三四十个半大孩子团团而坐,有男有女,正围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和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少女站在老者对面侃侃而谈,老者却有些窘迫,脸憋得通红。
周瑜听了一会,他们说的好像是《孟子》,争的是义利之辩。先生坚持义字为先,少女则认为利字当头,她的理由是如果郡学不减免学费,她就上不起学,如果郡学不给先生俸禄,先生也不会免费教他们读书。她年龄虽小,言辞却是犀利,说得先生无言以对,有些恼羞成怒。
“这是谁家子弟?”
“我也不清楚。”孙策悄声笑道,示意周瑜到一旁说话。“我在白鹿书院住了几天,已经习惯了。不是每个先生都像蔡大家一样让学生服气。公瑾,准备好了没有,一旦出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要不要让蔡大家随军,免得军中寂寞?”
周瑜笑着摇摇头。“她刚生完孩子,不宜远行,还是让她在襄阳住一段时间吧。”
孙策哈哈一笑。蔡琰年前刚为周瑜生了个儿子,百日之后,由蔡邕取名为循。周瑜的父母说这孩子长得和儿时的周瑜一模一样,极是欢喜。
“那就纳个妾吧,身边没人照顾,终究不方便。”
“多谢大王关心,臣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周瑜生怕孙策再劝,立刻转换话题。“此次出兵是试探还是主动出击?”
“觉得该如何?”
“臣以为当以静制动。”
孙策一边走一边示意周瑜继续说。两人离开了讲堂,来到一旁的楼上。白鹿书院原本是杨修为杨彪所建,特地修了高楼,以便杨彪能登高望远,尽览湖光山色。如今杨彪在太湖著书,杨修本人也离开了豫章,远赴长安,这高楼便冷清了许多。孙策与周瑜登上楼,远望彭蠡泽,眼界开阔,连心情都开朗起来。
周瑜将自己的理由解说了一番。
吴国初建,舆论纷纷,对孙策不利的不在少数,尤其是江南。杜畿加强了监察,打击了不少侵占屯田的世家,也引起了不少反抗。朝廷没有明显的失德行为,双方还在文斗的阶段,孙策不宜主动挑起战事,授人以柄。不过这个局面不会维持太久,朝廷迟早会按捺不住,主动生事。百姓厌战,到时候舆论偏转,再予以反击,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