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孙策绕过大殿,来到侧殿,张纮、虞翻正并肩站在廊下,听到脚步声,整理了一下衣服,迎了过来,双双施礼。孙策还礼,招呼他们一起进殿。陆绩、顾穆已经准备好了案几笔墨、茶水点心,站在一旁恭候。
顾穆是顾雍的次子,顾劭的弟弟,比陆绩还要大两岁,却是陆绩的外甥,入宫时间也短,还要陆绩的指点,看起来有些拘谨,端茶时洒了一些水。孙策没说什么,顺手抹去。顾穆有些意外,却也松了一口气,转过头,冲着陆绩无声地笑了笑。
陆绩很从容,递过一个鼓励的眼神,让顾穆不要太紧张。他跟着孙策这么久,知道孙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发怒。顾穆放松了些,手脚也跟着麻利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孙策便切入主题。“张相、虞相,今年江东收支如何?”
张纮也不谦虚。“大王,秋收刚刚结束,各郡还在统计,仅就臣了解到的丹阳、吴郡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相比于去年,粮食的产量增加了两成,总收入增加三成左右。只是如今基数大了,增幅不比前两年。另外还有一点,人口增多,消耗也在增加,盈余增速下降,具体数字还没出来,应该在百分之八到九之间。臣预计……”张纮顿了顿。“今年的部盈余可能不太理想,会有百分之一到三的下降。”
“主要开支是什么?”
“军费。各战区的总兵力合计十七万五千余人,马九万七千余匹,再加上诸郡的郡兵,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收入的七成。支付了官俸和各郡学堂和诸堂祭酒、学子的开销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骠骑将军大丧,又要花一笔钱……”
听完张纮的简略汇报,孙策又转向虞翻,示意他把大致情况说一遍。虞翻的报告很简洁,今年的商税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交州、幽州生乱,业务骤减,商税减少,影响了总额;二是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出现了供应偏多,需求不足的情况,除了军用物资之外,其他的行业多多少少都遇到了滞销和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问题,他最近正和麋竺以及海商会的人研讨,希望能找出解决办法。
“二位辛苦了,当家不易。”
张纮笑了。“大王这么说,臣等真是无地自容。说起来,臣等还是经验不足,很多办法看起来很好,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却很大,既有我们考虑不周的问题,也有郡县的问题,哪怕是读过圣贤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消极怠政的事屡见不鲜,处理起来也难,真要严格按条例,怕是一大半人要去职,不仅郡府县庭都要空了,首相府也要缺员三分之一。”
“有这么严重?”
虞翻苦笑道:“张相体恤下属,首相府还算好的。臣这计相府就更难了,不考核都不时有人要离职,臣每天都看到他们那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恨不得把他们开除了。”
“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也不完是。”张纮说道:“其实这一年多,虞相的性子已经缓了很多,至少臣不怎么听到他训人了。真正的症结在于兖州、冀州平定后,事务增加了近三成,现有的吏员数量不足,即使加班加点处理也很及时完成,导致各府寺都有些怨气。”
孙策明白张纮的意思。他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而各部门的架构还是按照以前的配置,人手不足,工作压力自然大。当工作量还在承受范围内的时候,增加俸禄能平息一部分抵触情绪,当工作量增加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增加俸禄也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
增加人手不仅会增加开支,对于张纮、虞翻来说,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体制改革,具体而言就是人事改革,如何选拔官吏。眼下各府寺的吏员辟除还是由各府寺的负责人自己掌控,增加属员有揽权的嫌疑,谁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只能一起提出。这还是他们相信孙策通情达理,不是那种猜忌之主,否则这么做更不合适,要多费很多口舌进行铺垫。
孙策倒是不意外。经济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倒逼政治改革,这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做了事实上的准备——政务堂的设置就是第一步,只是一直没有挑明。张纮、虞翻都是聪明人,他们应该看出了这个关窍,所以没有急于征辟人才,而是把问题呈到了他的面前。
人事权至关重要,如果抓不住,就会沦为公卿郡守培植私人的手段,不改不行。孙策和张纮、虞翻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将这件事做为一个正式的议题,提交朝会,由各部门联席商议,并请主持政务堂事务的杨彪、黄琬先拿出一个方案,到时候一起讨论。
公务谈起来总是特别耗时间,不知不觉就是半天过去了,孙策留张纮、虞翻吃了午饭,下午接着谈,不时召见首相府、计相府的相关掾吏,就具体问题的情况、数据进行了解、分析。好在这些部门都在宫里,离得近,来去也方便。
——
孙尚香带着徐节和几个羽林卫快步进了宫,正准备去偏殿,一眼看到孙翊坐在台阶下晒太阳,闭着眼睛,好不惬意,不免有些好奇。她走了过去,踢踢孙翊。孙翊睁开眼睛,抬起手,挡着阳光,看了孙尚香一眼,往一旁挪了挪,伸手拍拍自己刚刚坐的石阶。
孙策绕过大殿,来到侧殿,张纮、虞翻正并肩站在廊下,听到脚步声,整理了一下衣服,迎了过来,双双施礼。孙策还礼,招呼他们一起进殿。陆绩、顾穆已经准备好了案几笔墨、茶水点心,站在一旁恭候。
顾穆是顾雍的次子,顾劭的弟弟,比陆绩还要大两岁,却是陆绩的外甥,入宫时间也短,还要陆绩的指点,看起来有些拘谨,端茶时洒了一些水。孙策没说什么,顺手抹去。顾穆有些意外,却也松了一口气,转过头,冲着陆绩无声地笑了笑。
陆绩很从容,递过一个鼓励的眼神,让顾穆不要太紧张。他跟着孙策这么久,知道孙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发怒。顾穆放松了些,手脚也跟着麻利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孙策便切入主题。“张相、虞相,今年江东收支如何?”
张纮也不谦虚。“大王,秋收刚刚结束,各郡还在统计,仅就臣了解到的丹阳、吴郡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相比于去年,粮食的产量增加了两成,总收入增加三成左右。只是如今基数大了,增幅不比前两年。另外还有一点,人口增多,消耗也在增加,盈余增速下降,具体数字还没出来,应该在百分之八到九之间。臣预计……”张纮顿了顿。“今年的部盈余可能不太理想,会有百分之一到三的下降。”
“主要开支是什么?”
“军费。各战区的总兵力合计十七万五千余人,马九万七千余匹,再加上诸郡的郡兵,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收入的七成。支付了官俸和各郡学堂和诸堂祭酒、学子的开销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骠骑将军大丧,又要花一笔钱……”
听完张纮的简略汇报,孙策又转向虞翻,示意他把大致情况说一遍。虞翻的报告很简洁,今年的商税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交州、幽州生乱,业务骤减,商税减少,影响了总额;二是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出现了供应偏多,需求不足的情况,除了军用物资之外,其他的行业多多少少都遇到了滞销和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问题,他最近正和麋竺以及海商会的人研讨,希望能找出解决办法。
“二位辛苦了,当家不易。”
张纮笑了。“大王这么说,臣等真是无地自容。说起来,臣等还是经验不足,很多办法看起来很好,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却很大,既有我们考虑不周的问题,也有郡县的问题,哪怕是读过圣贤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消极怠政的事屡见不鲜,处理起来也难,真要严格按条例,怕是一大半人要去职,不仅郡府县庭都要空了,首相府也要缺员三分之一。”
“有这么严重?”
虞翻苦笑道:“张相体恤下属,首相府还算好的。臣这计相府就更难了,不考核都不时有人要离职,臣每天都看到他们那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恨不得把他们开除了。”
“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也不完是。”张纮说道:“其实这一年多,虞相的性子已经缓了很多,至少臣不怎么听到他训人了。真正的症结在于兖州、冀州平定后,事务增加了近三成,现有的吏员数量不足,即使加班加点处理也很及时完成,导致各府寺都有些怨气。”
孙策明白张纮的意思。他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而各部门的架构还是按照以前的配置,人手不足,工作压力自然大。当工作量还在承受范围内的时候,增加俸禄能平息一部分抵触情绪,当工作量增加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增加俸禄也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
增加人手不仅会增加开支,对于张纮、虞翻来说,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体制改革,具体而言就是人事改革,如何选拔官吏。眼下各府寺的吏员辟除还是由各府寺的负责人自己掌控,增加属员有揽权的嫌疑,谁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只能一起提出。这还是他们相信孙策通情达理,不是那种猜忌之主,否则这么做更不合适,要多费很多口舌进行铺垫。
孙策倒是不意外。经济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倒逼政治改革,这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做了事实上的准备——政务堂的设置就是第一步,只是一直没有挑明。张纮、虞翻都是聪明人,他们应该看出了这个关窍,所以没有急于征辟人才,而是把问题呈到了他的面前。
人事权至关重要,如果抓不住,就会沦为公卿郡守培植私人的手段,不改不行。孙策和张纮、虞翻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将这件事做为一个正式的议题,提交朝会,由各部门联席商议,并请主持政务堂事务的杨彪、黄琬先拿出一个方案,到时候一起讨论。
公务谈起来总是特别耗时间,不知不觉就是半天过去了,孙策留张纮、虞翻吃了午饭,下午接着谈,不时召见首相府、计相府的相关掾吏,就具体问题的情况、数据进行了解、分析。好在这些部门都在宫里,离得近,来去也方便。
——
孙尚香带着徐节和几个羽林卫快步进了宫,正准备去偏殿,一眼看到孙翊坐在台阶下晒太阳,闭着眼睛,好不惬意,不免有些好奇。她走了过去,踢踢孙翊。孙翊睁开眼睛,抬起手,挡着阳光,看了孙尚香一眼,往一旁挪了挪,伸手拍拍自己刚刚坐的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