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历皇帝临幸王淑蓉,诞下庶长子朱常洛,以致引发史上要命的国本之争……可要说全是风流惹的祸,肯定也不尽然。

    要知道,将朱常洛生下来并不是引发国本之争的充分必要条件。

    即便万历皇帝即将发现郑贵妃才是他一生所爱和精神支柱,后来想立她儿子朱常洵为皇太子时,朱常洛的出生依然不是引发国本之争的充分必要条件。

    可历史上为什么还是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国本之争呢?

    以朱翊镠后世的眼光看,其实处理立储的问题上,要命的是万历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那一套伦理道德标准——这才是致命的。

    熟知这段历史的都知道,因为郑贵妃深得万历皇帝的宠信,万历皇帝便想立她儿子,也就是三皇子朱常洵为皇太子。

    所以册封郑氏为皇贵妃,位于皇后之下其她嫔妃之上。而后宫素来子以母贵(反之亦然)。

    这样,三皇子朱常洵的地位就超越了皇长子朱常洛,可以顺理成章立为皇储。

    然而,这只是万历皇帝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绝大部分文臣看来,这是以幼凌长,自然不合伦常之道。

    可这时候,万历皇帝找不到充分的理由公开表明自己的意图,只能找种种借口来拖延。可以说,他一直在犯错误。

    第一个借口是,以朱常洛的年纪太小,经不起各种典礼的折磨(这显然很荒唐,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第二个借口是,立储大计属于皇帝的职权,不容任何人干扰逼迫(这不可能,自古帝王无私事。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大公众人物,都做不到,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会牵涉到利益);

    两个借口都不奏效后,万历皇帝又忽然别出心裁,同日册封三个儿子为王,而不册封太子,继续回避拖延。

    臣僚们自然不能接受这种做法。

    没辙,万历皇帝只能继续找借口了:王皇后还年轻,仍有生育的可能。如果王皇后生下儿子,那子以母贵,自然就不用争了。

    这算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但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种种借口,实际上表明,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没有足够的气魄。

    也正因如此,臣僚们的抗议自然不会偃旗息鼓。

    如果,万历皇帝强势一些,硬气一些,难道真的一定会发生国本之争吗?

    在朱翊镠看来,立储问题的僵局十几年都不能打破,原因并不在于律法。

    如果站在律法的角度,万历皇帝一定要废长立幼,就是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并不是找不到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