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逶迤的塔靖河曲曲折折的流过规整的河道,两旁的新堤伴随这乡民们的笑意逐渐向着修建起来。

    这次修建新堤,不仅有工钱拿,还能把水渠修到自己村子的田地里去,乡民们的积极性自然非常高。新堤的进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若不是需要配合镌刻术阵以及等待材料晾干,他们都恨不得三班倒,早点把水渠修到自己家门口来。

    而随着堤岸和水渠的稳步修建,附近的乡民们也终于摆脱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手头逐渐有了些闲钱。

    眼看着京中好学之风越重,乡民中也有眼光长远的希望能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学。不说改换门庭,哪怕是学些粗浅的知识,也好过重复父辈的生活。说不定之后就能凭借着读过书这个优势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只是虽然京城附近开了不少书院,但是对于手头并不宽裕的百姓们来说,能够选择的其实并不多。老牌的书院束脩不低不说,对于入院的学生还有些额外的要求,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能选择的。

    于是心思活络些的人会趁着做工或者进城的时候主动去打听那些书院和私塾的消息,比如说收人的年龄、家庭、基础水平、束脩的多少,甚至是学派理念等等。

    别看他们也许之前连书院的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但是一旦他们有意寻找这方面的消息,谁没有一两个能接触到这方面消息的,九曲十八弯的亲戚朋友呢。毕竟只是打听打听消息而已,这四处开花的书院私塾难道不需要生源吗,互利互惠而已。

    因此泰陵书院虽然地处京郊一处还算偏僻的地方,但也难免会有人来打听书院的入学条件。毕竟书院的一些日常采买还是要依赖附近的乡民的,没有必要什么都要专门运来。

    可能是看得出来泰陵书院虽然地方大,但是装修简朴,里面的学生也没有那些带着下人趾高气昂的富贵人家,而且看到的学生大多都有一副不错的体魄,因此周边的百姓还挺想将孩子送进来的。

    这对于泰陵书院的代理院长倒是一个意外的困惑,他们真的暂时没法接收其他来源的学生,至少在修炼功法完善之前都不行。

    泰陵书院里的人几乎都可以算作是皇帝的心腹,因此庞鸿羽就算在书院里乱跑,也都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玩而已。而因为青碧跟在身边而胆子大了不少的庞鸿羽,除了在灵光斋日常上课之外,也没少在书院里到处跑。

    他所在的灵光斋和修炼新功法的启明斋相邻,所以他除了灵光斋之外,去的最多的就是启明斋。

    和只需要按部就班学习的灵光斋不一样,启明斋为了确认修改后的功法效果如何,一直都比较热闹。既有向修炼者询问感受的人,也有用来测试修炼效果的工具,总而言之,非常吸引小孩子。

    而画符作为最考验灵力操纵水平之一的方式,也是两斋的日常练习项目之一,至于练习的成果,基本都送去军部充实军备去了。

    庞鸿羽作为被师父看好的符修苗子,自然也是逃不脱这份功课的,不过他也并不讨厌就是了。甚至他除了日常画符之外,还会花跟多的时间去学着临摹碑帖,感受笔墨之间的变化。

    这个不是宿飞鸾要求的,修真者本身也并不会拘泥于笔墨绘符,但是这是庞鸿羽所喜欢的。经过这段时间同师父的相处,他也大概搞明白了师父绘画就是凭借他高超的神识和对自身精妙的把控,强行将他所看见的,所理解的绘制在纸上而已。

    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师父其实并不是什么绘画大师,但是师都已经拜了,也得到了师父的很多照顾,他总不可能因为师父和他想的不一样就不要这个师父了吧。而且师父其实也没有说错什么,他的确可以教他成为画家所需的一切,而能走多远,一样要看他自己。

    反正已经在书院里加课了,庞鸿羽干脆自己给自己安排了一些基础练习,去熟悉自己的手和手中的笔。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让人疲惫的事情,相反,这样单纯的,不带有一丝灵力的练习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放松。

    而在课程与练习之外,庞鸿羽会在青碧的陪伴下尝试性的去接触来泰陵书院送蔬菜的农人,算是对他之前心里阴影的脱敏锻炼。

    那些关于京郊有一部分百姓想要给孩子找个书院就读的消息,就是一位送蔬菜的农人告诉庞鸿羽的。

    农人是从外地流亡到京城来的,家中有个比庞鸿羽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早产身体不是很好,因此农人便想着送儿子进书院读书,将来也好寻个轻松些的活计。

    只是他流亡至此,一贫如洗,哪怕这段时间十分努力,也很难说是否能供的起他儿子念书。毕竟他孩子年纪尚小,离不得人,除了像家附近的书院供菜这种活计之外,像是现在村中很多人去的修堤工作,他是分不开身去的。如今也只是给人家做做佃农、长工,在边角荒地里种些菜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