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武安国仔细琢磨妻子的建议,慢慢陷入沉思。白天反对新政并攻击他的人大多是江南出生的文臣,以文章传世和科举选拔出的官员居多。而拼命为新政说话的人,除了户部尚书费震外,其他大多是北方推举出来的官吏。明初几次科举,上榜的多为南方人,为了地区的平衡,朱元璋不惜两次推翻考试结果重考,并且曾经一度中断科举。但是,变换考题后上榜者依然集中在江浙一带。为了避免官员因地域结成团伙,朝廷下令,北方地区每年要推荐有名望的士绅到朝廷为官,以平衡科举上榜者地域过分集中的弊端。
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家中有一定的田产,族中有人当官,老家的亲戚也趁机借其名号经营土地而壮大家族产业。北方推举出来的官员,则成分及其复杂,大地主、大官僚和读书人都有,这几年北方工商业大肆兴起,这些人或多或少插了一腿。
朝中的武将就更不用提,燕王的旧部在北平zhan有股份者不在少数,常冒等大将的族人本身就在大肆开办工厂。这几年跟着新政的风头到北平发财的魏国公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旧部大有人在。
身体猛的一震,在武安国的头脑中,两个阵营渐渐清晰,这里边不但有政治,还有切切实实的利益纠缠。资本虽然刚刚萌芽,已经渗透进政治当中,已经懂得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博杀。这个怪物虽然有些畸形,但确实在茁壮成长。李善长只说对了一半,这辆马车不仅仅是要避开前路上人多的岔道,把牺牲降到最小。而是无论谁挡到了马车前边,无论多少人,它都会撞上去,或者给自己撞出一条血路,或者被掀翻于地,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醒和肮脏”。窗外,紫色的闪电划过夜空,留下一抹猩红。
“凌儿,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望着外边连绵的夜雨,武安国突然很迷茫。
一只温暖的小手塞进他的掌握中。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我不知道你对不对,但是我知道只要你成功了,我父亲的悲剧就永远不会重演”。
雷声由天际而来,震动着千年古都,震动着森严的金陵紫禁城。
御书房,李善长的身影伴着雷声的节奏被灯光扯得忽长忽短。白天商议了半天,得出的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具体细节,朱元璋还得和他商议。中书省被裁撤后,权力更强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国家管理状况也更多的依赖于皇帝的勤奋。
君臣面前都摆着一大堆奏折,这些都是地方和各部上来的请示折子。李善长要将自己面前的奏折挑拣主要的转给朱元璋,并在奏折中夹上纸条,写清楚自己的建议。入夏以来,夜宿朝房已经是家常便饭。在别人眼中,李太师圣眷更隆,但李善长能觉察出自己的身体日见沉重。
一连串的长咳令人揪心。
朱元璋抬起头,示意太监过去给李善长捶背,关心地叮嘱,“善长,不行就歇一会,朕传别人来替你”。
“谢,谢陛下圣恩,臣还能盯得住”,李善长一边咳嗽一边回答,腿下半坐的凳子已经被汗湿透,轻轻一动就能挤出水来。
好心的王公公端过一腕参汤,示意小太监给李太师喂食。李善长哪里敢喝,挣扎着站起,推开小太监递到嘴边的磁碗。
“喝吧,是朕吩咐他们给太师准备的,善长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朕没找到合适的大学士之前,你可不能躺下”。朱元璋摆摆手,示意李善长坐下享用参汤。
“微臣不敢”,李善长轻轻的抿了一口,把参汤放到了桌子角上,感激的说道:“为皇上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多少人梦寐以求,天天烧香都求不来这份荣耀,微臣岂担得起辛苦二字”。
朱元璋笑了笑,把面前的奏折向旁边一推,示意太监给自己倒一碗参汤过来,大口灌了下去,清清嗓子说道:“歇会,歇会,咱君臣说两句闲话,太师辛苦,众所周知,开国辅政之臣中,朕最倚仗的还是你”。
李善长依言放下毛笔,也端起面前的参汤品了品,感动地回答:“臣本一介布衣,蒙陛下恩宠,因名主而扬名,位极人臣,岂敢不鞠躬尽瘁。日后汗青之上,提及陛下丰功伟业,必然有微臣之名列于其下,人生如此,心愿已足,臣死亦无撼也……”。
王公公听见李善长的表白,觉得不符合其平时小心谨慎的姿态,微微一愣。借灯光偷眼观看,只见老太师须发尽白,隐隐透出些仙风道骨的清瘦。刚刚咳过而憋红的脸上青筋虬结,淡淡的蒙着层灰色。心里没来由的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了出来,上前两步,轻轻的抓起羽扇,慢慢的在李善长身后扇动。
“有劳公公了”,李善长被习习凉风吹得通体舒泰,回头抱拳相谢。
“不妨,善长你尽管放开些”。朱元璋豪爽的说道。“太师不过柒拾岁的年龄,休要说些丧气话,什么此生不此生的,咱们君臣总得有始有终吧,你撒手不管了,我找谁去”?
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家中有一定的田产,族中有人当官,老家的亲戚也趁机借其名号经营土地而壮大家族产业。北方推举出来的官员,则成分及其复杂,大地主、大官僚和读书人都有,这几年北方工商业大肆兴起,这些人或多或少插了一腿。
朝中的武将就更不用提,燕王的旧部在北平zhan有股份者不在少数,常冒等大将的族人本身就在大肆开办工厂。这几年跟着新政的风头到北平发财的魏国公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旧部大有人在。
身体猛的一震,在武安国的头脑中,两个阵营渐渐清晰,这里边不但有政治,还有切切实实的利益纠缠。资本虽然刚刚萌芽,已经渗透进政治当中,已经懂得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博杀。这个怪物虽然有些畸形,但确实在茁壮成长。李善长只说对了一半,这辆马车不仅仅是要避开前路上人多的岔道,把牺牲降到最小。而是无论谁挡到了马车前边,无论多少人,它都会撞上去,或者给自己撞出一条血路,或者被掀翻于地,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醒和肮脏”。窗外,紫色的闪电划过夜空,留下一抹猩红。
“凌儿,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望着外边连绵的夜雨,武安国突然很迷茫。
一只温暖的小手塞进他的掌握中。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我不知道你对不对,但是我知道只要你成功了,我父亲的悲剧就永远不会重演”。
雷声由天际而来,震动着千年古都,震动着森严的金陵紫禁城。
御书房,李善长的身影伴着雷声的节奏被灯光扯得忽长忽短。白天商议了半天,得出的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具体细节,朱元璋还得和他商议。中书省被裁撤后,权力更强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国家管理状况也更多的依赖于皇帝的勤奋。
君臣面前都摆着一大堆奏折,这些都是地方和各部上来的请示折子。李善长要将自己面前的奏折挑拣主要的转给朱元璋,并在奏折中夹上纸条,写清楚自己的建议。入夏以来,夜宿朝房已经是家常便饭。在别人眼中,李太师圣眷更隆,但李善长能觉察出自己的身体日见沉重。
一连串的长咳令人揪心。
朱元璋抬起头,示意太监过去给李善长捶背,关心地叮嘱,“善长,不行就歇一会,朕传别人来替你”。
“谢,谢陛下圣恩,臣还能盯得住”,李善长一边咳嗽一边回答,腿下半坐的凳子已经被汗湿透,轻轻一动就能挤出水来。
好心的王公公端过一腕参汤,示意小太监给李太师喂食。李善长哪里敢喝,挣扎着站起,推开小太监递到嘴边的磁碗。
“喝吧,是朕吩咐他们给太师准备的,善长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朕没找到合适的大学士之前,你可不能躺下”。朱元璋摆摆手,示意李善长坐下享用参汤。
“微臣不敢”,李善长轻轻的抿了一口,把参汤放到了桌子角上,感激的说道:“为皇上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多少人梦寐以求,天天烧香都求不来这份荣耀,微臣岂担得起辛苦二字”。
朱元璋笑了笑,把面前的奏折向旁边一推,示意太监给自己倒一碗参汤过来,大口灌了下去,清清嗓子说道:“歇会,歇会,咱君臣说两句闲话,太师辛苦,众所周知,开国辅政之臣中,朕最倚仗的还是你”。
李善长依言放下毛笔,也端起面前的参汤品了品,感动地回答:“臣本一介布衣,蒙陛下恩宠,因名主而扬名,位极人臣,岂敢不鞠躬尽瘁。日后汗青之上,提及陛下丰功伟业,必然有微臣之名列于其下,人生如此,心愿已足,臣死亦无撼也……”。
王公公听见李善长的表白,觉得不符合其平时小心谨慎的姿态,微微一愣。借灯光偷眼观看,只见老太师须发尽白,隐隐透出些仙风道骨的清瘦。刚刚咳过而憋红的脸上青筋虬结,淡淡的蒙着层灰色。心里没来由的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了出来,上前两步,轻轻的抓起羽扇,慢慢的在李善长身后扇动。
“有劳公公了”,李善长被习习凉风吹得通体舒泰,回头抱拳相谢。
“不妨,善长你尽管放开些”。朱元璋豪爽的说道。“太师不过柒拾岁的年龄,休要说些丧气话,什么此生不此生的,咱们君臣总得有始有终吧,你撒手不管了,我找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