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里有一段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可能第一想法就是,北大的学生的前途怎么可能是中专生或售货员可以比拟的?

    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富裕也并不是人生的终极要义,但是很多读者等级较低的人只能在大门之外徘徊,没有机会见识到更高的世界。要么觉得自己天生就低人一等了,要么自大自傲,停止提升读者境界,主动关上奔向精彩世界的大门。

    方天行并不打算强行改变读者的命运,他希望众生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所谓的舍己为人者,只要各司其职就足以应付大部分的问题。

    方天行回到学校,只觉得是经过两个世界,在学校是一个世界,外面是另一个世界。网络作者必须要体悟众生的悲欢离合,感知时代的变化。

    从而用自己的文字书写出时代变化和人们的悲欢离合,告诉人们在今天的时代下应当如何自处,如何坚守自己的底线,如何生存下去。

    每一个时代都是一篇史诗,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只是小虾米,身不由己。

    方天行放飞自己的思绪,不停的思考,他的神识高飞天外,来到星空之上,越飞越高,就连远处的星球也变得渺小,在这里生活着亿万的民众,他们不停的为自己的生活奔忙。

    “在这世上,原来我们这么渺小,相比于浩瀚的星空,谁又不是蚂蚁呢。”方天行感慨的说道。

    方天行的神识回归本身,如同行进了千里一般,有些疲累,方天行细细的品悟之前的感悟,只觉得自己的境界更凝实了,码字的时候每一个文字都变得饱含岁月的味道,带着一股时代的沧桑感,比起之前更加的充满质感。

    码了一会字,方天行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方天行醒来,和同学们一起去上学,今天上的是历史课,讲的是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曾经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很少有人想要去学历史文学生

    物这些看起来没用的学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人们真的是穷怕了。在那个物质丰富精神贫穷的年代,凡事都问个用处,问个价码。尽量去读那些有用的东西,能带来丰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所谓的成功学,名人的心灵鸡汤。

    似乎学习历史文学,可能就不是那个社会阶段,那个时代普通的社会阶层应该考虑的事情。即便是对那时候的中产阶级来说,都有点太奢侈了。

    对于物质生存的极度渴望让人们变得不光是资产贫穷,而是在精神上的贫瘠,不肯做那些看起来没用的事,整个社会无法包容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舍得给孩子不停地上补习班去提高成绩,却不舍得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不敢让孩子学习历史文学,研究世界的真相。

    农村孩子多学工科,城镇孩子学医学计算机,而大城市优越人家的孩子,则无一例外在学金融。我们只看到勉强够得到的树枝,我们只敢做比较稳妥的选择,就连稍微的关心一下与成功无关的事都变成了荒废人生。

    古人重史,大概识文断字的人本就不多,书籍是给士大夫以上阶层准备的,这些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有田赋,有俸禄,有世袭的特权,他们关心的不是普通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而是时代兴替,沧桑变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对真正的智者来说就是掌握世界的钥匙。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社会更迭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游戏,那么历史就是不同版本下的日志。玩家收集装备、打怪练级,再厉害也不过是在别人设定好的脚本下。

    真正的游戏制作者,所站视角完全不同,他不关心任何一个角色的数值,而是在整个程序设计进程中反思,考量。每个历史就好像各个版本的更替,有的版本刺客吃香,有的版本射手崛起。历史是真正强者的游戏,普通人觉得历史无用,只是因为受限于自身角度太低,视野太窄罢了。

    还有一些人抓住历史大势,借以改变命运,更换阶层,跳出所困的藩篱。历史并不是万能的,就像孙悟空翻不出五指山,被困在难以改变的命运之中,无法改变。

    比起空间的局限,在时间上的窘迫就更加明显,隔着生死的关隘,我们亲历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