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尘之前听了墨的描述,推测出储藏在普照王寺某个地窖中的粮食至少已经超过十万石,本来还在疑惑那么多粮食藏在普照王寺,光是运输、搬运引起的动静,都应该会被寺中所有和尚察觉到才对。

    要知道,普照王寺和尚可不少,至少也要好几百,所谓人多口杂,在如此情况下囤积粮食的事情又怎么瞒得了世人?

    另外,之前几名看守粮食的贼人追杀孙家四人时,引起动静应该也不,寺庙中的和尚也应该察觉,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按理会出面阻止才对。可是这些貌似都没有发生。

    “难道寺庙中的数百和尚和囤积粮食的贼人都是一伙,或者全部被书买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叶尘看着从寺庙大门走出的几名迎接自己的和尚,心中越发疑惑。这些和尚分明就跟没事人一样。

    来迎接叶尘一行的是一名身披黄色袈裟,面容枯瘦,颇有些苦行僧气质的僧人,看起来地位不低,也不是叶尘最为讨厌的那种吃得肥肥的,油光满面的和尚。

    “贫僧照光,见过施主。”枯瘦僧人面无表情双手合十,向叶尘率先行礼。

    叶尘虽然不信佛,但人前人话,佛前装佛样的本事还是有的。

    学着枯瘦僧人的样子,合十双手见礼道:“我等来到普照王寺礼佛,顺便游览附近山水,还望贵寺行个方便。”

    枯瘦僧人道:“出家人自然大开方便之门。施主请进。”

    枯瘦僧人肃手请叶尘进寺,且陪伴在侧,给叶尘讲解寺中各处佛像的由来和相应的佛经故事。叶尘一边敷衍着枯瘦僧人,一边看了一眼许方义,后者微微了头,叶尘心中松了口气。然后便和枯瘦僧人向寺庙中走去,看似认真的听着,其实主要是在欣赏寺庙的风光。

    普照王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普照王寺”三字,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一位叶尘不认识的佛祖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

    过了天王殿⊕5⊕5⊕5⊕5,,只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西有百年桧柏,东有百年银杏,中有铜鼎三尊,从这三座重达千斤,且明显上了年头的大鼎可以看出,当年普照王寺盛时期是多么昌盛。

    走过一条花岗岩铺就的通道,就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唐朝时建筑,面阔足有六间,前后回廊,檐高五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面写“国泰民安”,阴面写有“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装修,金光焕彩,法相庄严。

    枯瘦和尚或许是从叶尘看见佛像时的神色表情看出叶尘非信佛之人,刚开始的热情顿时荡然无存,甚至都懒得介绍,很快便找了一个借口让叶尘自便,然后带着几个和尚离开了。

    叶尘对此自然丝毫不介意,心中有事,也没有兴趣现在便游览庞大的寺庙群,示意许方义带路,七拐八拐的走了半炷香时间,且除了刚开始遇到两三个和尚,有些人迹活动屋舍之外,后面所看见房屋,都是荒芜一片,野草丛生,蛛网弥漫,明显多年没有住过人的样子。这也算多多少少解释了叶尘之前心中的疑惑。

    叶尘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进入普照王寺没多久,寺外来了一位和尚,这位和尚长皮肤白皙细嫩,容貌更是英俊无比,是漂亮都不为过,乍一看二十多岁,但若是仔细打量,便会发现他神色之中有着一股醉人的沧桑之感,让人看不清他的真实年龄。这和尚个子不高,五尺三寸(一米七左右),左手拿着一个法轮,右手捏着一个盘珠,脸上有着让人心生向往的神圣庄严之色,高僧大德的气度彰显无疑。

    这名和尚轻易慑服了普照王寺看门和尚,殷勤的将其领入寺中,给其办理了挂单手续,让其入住普照王寺。甚至都没有惊动寺中长老、方丈。

    普照王寺寺庙群最深处,一座大殿从不对外开放,乃是寺中身份最高,辈分最老的几位和尚住宿修行之处。

    此时,之前将叶尘迎进来的那位枯瘦和尚,双手合十站在两位老和尚面前,低声道:“师傅、师叔!那位刚来的施主一行,这会去往北片无人居住区了,看方向是直直前往前些日子借于王员外存放东西的院子去了。”

    这两位老和尚年龄大的白须白眉,看起来已经有十岁的样子,的黑须黑发,但也有五六十岁。都身披千佛袈裟,明显是普照王寺地位最高两人。

    “阿弥托佛!善哉善哉!贫僧早就知道这样不妥,虽不知道他们借用我们的地方藏了什么,但那王员外老衲也是见过的,分明就是大奸大恶之人,所行之事多半是违背国法之事。”白须白眉老和尚苦着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