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三部曲终结篇是一场视觉与头脑的双重盛宴。如果觉得本片不似前作那般令人回味无穷,那只是因为诺兰无法克隆出另一个希斯-莱杰。

    中国上映要等到八月份了。

    李东来看到这部电影时,已经是在奥运会中途。

    他是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抽空看的电影,看了之后也觉得汗颜。

    的确是一部不同凡响的超级英雄影片。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种标准而言都是大师级水准。拥有庞大的野心、史诗般地气魄,而面对这部“现代版希腊神话”,《复仇者联盟》犹如小孩游戏般“低龄”,不论是情感表达还是故事讲述,都达到了丰满而令人激动的水准!

    而如今人们提到漫画英雄三部曲的翻拍,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不可思议蜘蛛侠》。

    但殊不知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2005年《蝙蝠侠:侠影迷踪》虽然打着“蝙蝠侠前传”的名号公映,其实却是系列的全新展开。随着三年后《暗夜骑士》的公映,诺兰更是当仁不让地与老版蝙蝠侠“划清界限”。

    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版蝙蝠侠有着浓厚的漫画情节,怪异的人物造型、平面式场景构图。还有与漫画无限靠拢的画面美工效果,都形成了老版蝙蝠侠特有的独立风格。而更为怪异的是,从“古”至今,《蝙蝠侠》中的反角们总是比主角更为出彩!

    1989年《蝙蝠侠1》中的杰克-尼克尔森、1992年《蝙蝠侠归来》中“猫女”米歇尔-菲佛和“企鹅人”丹尼-德维托、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中的金-凯瑞、汤米-李-琼斯、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中的“急冻人”阿诺-施瓦辛格和“毒藤女”乌玛-瑟曼,再到诺兰版蝙蝠侠中的连姆-尼森、希斯-莱杰和汤姆-哈迪,一个比一个疯狂的表演,无形中削弱了主角的“光环”存在感。由此可见,蝙蝠侠的确比那些一边把妹一边捶人的钢铁侠、超人、蜘蛛侠、雷神们悲情很多。

    而诺兰版的蝙蝠侠,魅力就在于这一个悲字!

    有人说悲剧使爱情升华。其实悲剧可以使一切升华。

    正如《2012》激发出人们存在血液中的破坏欲,悲剧总是能够引发多数人的共鸣。所以原本应该皆大欢喜的《指环王:王者归来》,结局却哀伤的有如一曲挽歌;而“加勒比海盗”系列中卖的最好的《聚魂棺》,也正是因为大章鱼一口吞了咱们的杰克船长。

    纵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2005年的第一部被烧了房子。2008年的第二部被砸了蝙蝠灯,今年的第三部蝙蝠侠守护了一辈子的哥谭市都差点被拆迁!

    诺兰从一开始就与老版“疯魔喜剧”的风格划清界限,正是试图通过蝙蝠侠的“悲”来思考大义。

    若说《侠影迷踪》是布鲁斯对自身追求、定位的思索与觉醒,那《暗夜骑士》则从个人层面上升至守护群体正义的选择与牺牲,等到“黑暗骑士”降临,已然是面对法制道德体系崩溃后的舍身一搏,蝙蝠侠就这样在暗无天日的阴影中,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爱情、事业、家世乃至所拥有的一切。只为了守护那脆弱、有时还需要谎言来维系的正义。

    诺兰就是用这样莫名的悲情与忧伤,打造出了他手下的黑色蝙蝠。从而也让《蝙蝠侠》一人具备了足以对抗“漫威”群星的强大实力。也许在好莱坞的运作体系下,蝙蝠侠第四部第五部还会继续登场,但恐怕无人能够复制诺兰的墨色海洋!

    也许大导演都对这样的结尾情有独钟,就连未曾曝光的李东来的《钢铁侠3》结尾,都逃不过一个“悲”字。

    钢铁战衣全被销毁,脸上贴着ok绷的托尼斯塔克。夕阳西下,孤零零从废墟中搜出了智能机械手臂,然后用拖车拖走……还有比这更悲的结局吗,他却甘之如怠。

    之后,李东来更是主动在自己的推特上为这部电影做出评价:

    “不论是哪个方面而言,本片都为这个史诗系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诺兰不出意外地用一种史诗情怀结束了他的蝙蝠侠三部曲,视角、特技还有流淌在剧情中的情感诉求,无不令影片深邃而精彩。他显然懂得渐入佳境的层级理论,在加入诸多新人物的前提下,强力调度整部影片的资源与步调,并一步步将剧情推向无以复加的**。”

    “对一个系列电影而言,大结局向来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而且尤其是在前作如此优秀的情形下。既要满足所有粉丝的要求,又要达到史诗而壮观的高度。虽然很难,但诺兰做到了……我是你的粉丝,下次见面给签个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