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的错愕,之后皇帝便面对着极深阔的殿宇、满朝堂的臣工,认认真真地拿着清静经,看着那扉页上的两竖行小行书,一一对照起来。
归功于天家的严苛教育,皇帝的字打小就写的极好,尤爱前朝养仲先生的一手小行书,多年来写就,早就有了自己的风骨——小行书往往被世人称之为“急就”,可皇帝却写的不急不躁,诗骨苍秀。
他着急比对,连朝臣们的奏疏也不听了,直叫阮英搬来了龙案,献上一杆万国来朝紫毫笔,一手撑在了龙案上,一手提笔写下那十五个字,便叫阮英来看。
“你来看,有何不同?”
陛下声音清润,听得堂下正在上奏的工部尚书一愣,他正谨慎地奏起关于中原四地的水利疏通一事,忽听得陛下开言,便停了下来。
皇帝意识到了,站直了身,视线从那些站的笔挺的朝臣们身上缓缓扫过,认出好几位在书法上极有建树的朝臣来。
“……累了吧,都来为朕掌掌眼。”
朝臣们这下面面相觑,互相对起了眼神——陛下绍承大统时,虽尚在冲龄,可向来在国是上夙兴夜寐,尤其对于听政一事更为兢业,向来都是心无旁骛,可今儿是怎么了,破天荒地开起了小差不说,竟还领着臣工们一起逃学,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朝臣们无论老壮,各个都思量着、斟酌着、慢慢儿地往龙案下聚拢时,阮英正觑着陛下的神情,仔仔细细地对照了两组字,小心翼翼开言:“奴婢眼拙,只能瞧出来,您写的‘有’这个字儿,出头那一捺,像是要飞起来一般,而经书上的这个‘有’字儿长得就挺像个老实人的。”
皇帝认真地看了一下,果真如此,便拿眸光望住了下首那一位翰林编修石乘云,“探花郎可有什么见解?”
石乘云乃是去岁殿试前三甲,一路从县试顺风顺水考上来,除了英武的相貌,还有那一手十分潇洒的行楷,他在朝堂上向来得不到进言的机会,这会子遭到圣上点名,极为受宠若惊,认认真真地比对了一番,斟酌道:“臣慎重观之,二者皆为小行书,风骨隽秀,许是题于道经的缘故,这经书上的字体更加闲适悠然,落笔不急不慢,而陛下方才新写,却较之更为稳健雍容。”
朝臣们闻听此言,纷纷颔首,似乎都赞同探花郎所言,皇帝叫阮英一手举字,一手举经,再令朝臣们畅所欲言。
于是有人说老这个字,经书上胖一些,陛下写的瘦一些。
有人说鲜这个字,经书上比划分的略开,陛下则更为紧凑。
声多而杂,皇帝也有些迷惑了,倒是右相老当益壮,抚了抚胡须,一言落地,镇住了四座。
“若是找不同,自是字字皆有细微不同,可若是瞧形意、走向、风骨,这显然为一人所写,依臣愚见,倒像是同一人两个时期所写,”他指着那经上的字,“臣对陛下一片情深,陛下所批复臣的字字句句,臣皆装裱供奉,由此对陛下的字体变化尤为熟悉,这经典上的字,倒令臣回想起陛下从前初承大统时的字体,比当下多了几分豪纵,缺了几分从容。”
一席话直说的朝臣们纷纷注目——这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一番分析下来,既夸了自己、又捧了陛下,当真是一箭双雕。
皇帝闻言登时有了顿悟,坐在宝椅眉头浅蹙,想了一时,才令阮英唱了退朝,这便慢慢起身往寝宫而去。
云头满载日光,一时隐一时现,皇帝在天街上走的缄默,把自己这二十一年使劲儿地给回想了一遍。
时间回溯至七年前,西州府逃出来两位私塾先生,冒死敲了登闻鼓,将那西洲摩教横行、滥杀无辜,生生将西州佛国变成人间地狱之情势上报,皇帝即刻签发三万护国军,直将西洲之摩教人一一诛杀,才使西州府免于摩教的荼毒。
自此事之后,皇帝深感宗教使人癫狂,这便研习中土各教各门教义,倒是读出了一些感悟,例如佛门修来世,禅道修本心,偈教修今生,唯独道家,无所不修,万物皆可修。
皇帝通读了道家经典,竟迷上了道学,恰逢国中无事,这便往那中原仙地老君山去,连头带尾住了九日,并拜了那一百四十岁的许天师为师尊,得了个星宗的名字。
归功于天家的严苛教育,皇帝的字打小就写的极好,尤爱前朝养仲先生的一手小行书,多年来写就,早就有了自己的风骨——小行书往往被世人称之为“急就”,可皇帝却写的不急不躁,诗骨苍秀。
他着急比对,连朝臣们的奏疏也不听了,直叫阮英搬来了龙案,献上一杆万国来朝紫毫笔,一手撑在了龙案上,一手提笔写下那十五个字,便叫阮英来看。
“你来看,有何不同?”
陛下声音清润,听得堂下正在上奏的工部尚书一愣,他正谨慎地奏起关于中原四地的水利疏通一事,忽听得陛下开言,便停了下来。
皇帝意识到了,站直了身,视线从那些站的笔挺的朝臣们身上缓缓扫过,认出好几位在书法上极有建树的朝臣来。
“……累了吧,都来为朕掌掌眼。”
朝臣们这下面面相觑,互相对起了眼神——陛下绍承大统时,虽尚在冲龄,可向来在国是上夙兴夜寐,尤其对于听政一事更为兢业,向来都是心无旁骛,可今儿是怎么了,破天荒地开起了小差不说,竟还领着臣工们一起逃学,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朝臣们无论老壮,各个都思量着、斟酌着、慢慢儿地往龙案下聚拢时,阮英正觑着陛下的神情,仔仔细细地对照了两组字,小心翼翼开言:“奴婢眼拙,只能瞧出来,您写的‘有’这个字儿,出头那一捺,像是要飞起来一般,而经书上的这个‘有’字儿长得就挺像个老实人的。”
皇帝认真地看了一下,果真如此,便拿眸光望住了下首那一位翰林编修石乘云,“探花郎可有什么见解?”
石乘云乃是去岁殿试前三甲,一路从县试顺风顺水考上来,除了英武的相貌,还有那一手十分潇洒的行楷,他在朝堂上向来得不到进言的机会,这会子遭到圣上点名,极为受宠若惊,认认真真地比对了一番,斟酌道:“臣慎重观之,二者皆为小行书,风骨隽秀,许是题于道经的缘故,这经书上的字体更加闲适悠然,落笔不急不慢,而陛下方才新写,却较之更为稳健雍容。”
朝臣们闻听此言,纷纷颔首,似乎都赞同探花郎所言,皇帝叫阮英一手举字,一手举经,再令朝臣们畅所欲言。
于是有人说老这个字,经书上胖一些,陛下写的瘦一些。
有人说鲜这个字,经书上比划分的略开,陛下则更为紧凑。
声多而杂,皇帝也有些迷惑了,倒是右相老当益壮,抚了抚胡须,一言落地,镇住了四座。
“若是找不同,自是字字皆有细微不同,可若是瞧形意、走向、风骨,这显然为一人所写,依臣愚见,倒像是同一人两个时期所写,”他指着那经上的字,“臣对陛下一片情深,陛下所批复臣的字字句句,臣皆装裱供奉,由此对陛下的字体变化尤为熟悉,这经典上的字,倒令臣回想起陛下从前初承大统时的字体,比当下多了几分豪纵,缺了几分从容。”
一席话直说的朝臣们纷纷注目——这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一番分析下来,既夸了自己、又捧了陛下,当真是一箭双雕。
皇帝闻言登时有了顿悟,坐在宝椅眉头浅蹙,想了一时,才令阮英唱了退朝,这便慢慢起身往寝宫而去。
云头满载日光,一时隐一时现,皇帝在天街上走的缄默,把自己这二十一年使劲儿地给回想了一遍。
时间回溯至七年前,西州府逃出来两位私塾先生,冒死敲了登闻鼓,将那西洲摩教横行、滥杀无辜,生生将西州佛国变成人间地狱之情势上报,皇帝即刻签发三万护国军,直将西洲之摩教人一一诛杀,才使西州府免于摩教的荼毒。
自此事之后,皇帝深感宗教使人癫狂,这便研习中土各教各门教义,倒是读出了一些感悟,例如佛门修来世,禅道修本心,偈教修今生,唯独道家,无所不修,万物皆可修。
皇帝通读了道家经典,竟迷上了道学,恰逢国中无事,这便往那中原仙地老君山去,连头带尾住了九日,并拜了那一百四十岁的许天师为师尊,得了个星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