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卫军现状(下
派人费了不少力气终于确定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通向新洲(即美洲,赵?给起的名字,意思是新发现的大洲,而澳大利亚则还是叫“澳洲”,反正“澳”这个字本来就有南方海滨的意思,所以倒是没有引起什么异议。)的航道后,赵?让人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定居点,等那里的港口建立起来后,大宋的船队想要往返于大宋与新洲之间,就容易得多了。而且,这样一来,找到橡木这类目标很大而且特性鲜明的树种自然要比当初范成大等人寻找金鸡纳还要容易得多。只是将木料从万里之外运回国内建造船只,这成本也未免太高了点,所以还不如在北美建设一个或是多个大型造船厂,专门负责生产各种巨型战舰。但这样一来,前后需要耗费的时间就绝不仅仅是一年两年了,好在目前广州的造船厂已经能够大批量地生产排水量两千吨(还是说吨顺溜)以下的商船和四千吨以下的军舰,远远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要超过朝廷这方面的能力,即使往坏里打算,至少十年之内恐怕没哪个势力能够赶得上
到绍兴十九年底,赵?已经可以确认,卫军现在的强大实力已经堪称是天下第一,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要说缺陷嘛,那就是骑兵少了点,只有淮北的两万多人和特种骑兵团的那点人马,加起来不会超过三万人。但是这两万多骑兵的精锐程度即使放到整个天下来看,也堪称是首屈一指,而且他们的战马也并不缺乏,每个骑兵至少也配有两到三匹副马,而且他们还有岳云和李显忠等优秀的骑兵将领作为统帅,武器方面也基本实现了火器化(三眼马枪的成本比燧发步枪低多了,而且从本质上来看,它其实是可以当作热兵器使用的冷兵器,就算点火成功率低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再说三眼火枪管口较粗,炸膛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遇到的,因此它完全可以采用燧发,而不像早期型号那样畏惧雨雪,作战效能自然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战斗力自然更是强得令人发指。
有这三万精锐骑兵在,再配合卫军天下第一的步兵与炮兵地(海洋上就更不必说)上不管面对哪个敌人,也都足够用了,何况现在大宋官军里面也有不下十万的骑兵,只要将这支军队搞到手,骑兵的问题便更加不是问题了。赵?这么想可不只是yy而已,现在他确实已经决心重返中枢,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那些反对他的势力,并且不需要付出全国陷入动乱的沉重代价
且不说卫军现在的实力已经全方面地盖过了朝廷的官军,就算硬碰硬赵?现在也有必胜的把握,而且有那百万后备兵员在,他不必像以前那样担心有能力打败官军、却没有足够的部队占领全国,也不必担心外敌趁虚而入,因为现在的卫军足以同时应对两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而在经济方面,绍兴十九年这一年里,卫王府财政的净收入(是扣除开支以后的净收入,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岁入,大宋建国将近两百年了,还从没有哪一年财政能有如此巨大的盈余。不过卫王府的财税结构与大宋朝廷有着很大不同,岁入倒并不十分惊人,也就两千多万两银子一年而已,只相当于朝廷的三分之一,关键在于官营机构多而强,说难听点就是与民争利。虽然这样做不太厚道,但对于保证国家在救灾、战争等大宗开销时的动员力却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还可以发挥榜样和模范的作用,扶植民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时也曾这么干过,先以国家力量保护脆弱的新经济,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将其转让给私人经营,可以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经突破了一千万两白银的大关,卫军对于“以战养战”又很有经验,而且还可以加发纸币以应急(虽然这是下策),完全有能力应对一次大规模的长期(即三年以上)战争。何况赵?这几年也不只是一直埋头发展而已,他还想方设法争取更多的盟友,以减少其需要直接面对的敌人,而团结尽可能多的盟友,与尽可能少的敌人对抗,并斩草除根、不留祸患,这正是大国外交的精髓所在,例如赵?记忆中闻名天下的“统一战线”其实就是同样的原理
在古代,军队是一切的关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无疑称得上是至理名言,赵?在这方面自然也花费了最多的工夫。由于杨沂中战死、郭浩病死、刘?气死,解潜又投向了辽人,大宋朝廷目前还有较强战斗力的官军只剩下甘陕西军以及张俊、赵密和赵立这三员大将的部队。然而,现在这些大宋官军的精锐却都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吴?在大宋西军的威望是无以伦比的,因此当他复出南下之后,赵?在事实上就已经基本获得了对那二十万大军的控制权;张俊一直与赵?过从甚密,自从率众东渡日本以后,就更是完全倒向赵?一边,连朝廷的诏令都不再理会,而且大宋的很多将领都是张俊昔日的部下,势力不可小觑,他的投靠对赵?来说还不仅仅是带来了一支大军而已;河南宋军的主将赵密虽然为人阴险狡诈、器量不足,但他对老上司张俊还是十分敬畏的,而且以他的聪明,也看得出如今卫军的实力有多么可怕,因此当他收到张俊的书信后,立刻就写信向赵?效忠,这又是十万大军的出入;赵立与赵?的关系一直不错,在岳云和李显忠与其并肩作战之后就更是如此,但是赵立始终是更忠于皇帝赵构,而且其平素极为看重“忠孝”二字,赵?与朝廷的官吏们争斗,他会保持中立、甚至帮赵?的忙,但若是赵?要当一个“不忠不孝”的逆臣与逆子的话,赵立就不会这样好说话了,然而赵?却已经通过子女互质的方式,与吴芍芬达成了谅解,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和不快便也渐渐烟消云散,因此赵立的几万军队也不再是威胁。这样一来,大宋官军之中的野战精兵几乎全部倒向赵?一边,有可能与其对敌的不过区区二十万地方厢军,卫军只需出动扬州卫的兵力就可以轻松对付,何况这些地方杂牌军也未必就会与赵?敌对
而且,赵?当初选择退让的最重要原因如今已经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的南中国有一千多万基本适应了新制度、并向赵?效忠的臣民,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下百万。这些人的存在完全可以构成赵?将来的统治基础,即使大宋的士大夫们依然采取不愿合作甚至是对抗的态度,赵?也不愁没人当官。而且新式知识分子的数量超过了旧式知识分子,便不用担心已经逐渐成型的新文化会被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旧文化所同化和侵蚀。因为有恃,所以无恐,现在的赵?终于可以放国范围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既不用担心引起大宋严重内乱而成为民族的罪人,也不必担心改革像以往的众多例子一样虎头蛇尾。赵?甚至可以嚣张地说,以他现在的实力,就算大宋本土的士林百姓都不愿臣服,他也可以直接把整个大宋打下来,要知道历史上那些身为异族的征服者实力还不如他
bk
派人费了不少力气终于确定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通向新洲(即美洲,赵?给起的名字,意思是新发现的大洲,而澳大利亚则还是叫“澳洲”,反正“澳”这个字本来就有南方海滨的意思,所以倒是没有引起什么异议。)的航道后,赵?让人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定居点,等那里的港口建立起来后,大宋的船队想要往返于大宋与新洲之间,就容易得多了。而且,这样一来,找到橡木这类目标很大而且特性鲜明的树种自然要比当初范成大等人寻找金鸡纳还要容易得多。只是将木料从万里之外运回国内建造船只,这成本也未免太高了点,所以还不如在北美建设一个或是多个大型造船厂,专门负责生产各种巨型战舰。但这样一来,前后需要耗费的时间就绝不仅仅是一年两年了,好在目前广州的造船厂已经能够大批量地生产排水量两千吨(还是说吨顺溜)以下的商船和四千吨以下的军舰,远远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要超过朝廷这方面的能力,即使往坏里打算,至少十年之内恐怕没哪个势力能够赶得上
到绍兴十九年底,赵?已经可以确认,卫军现在的强大实力已经堪称是天下第一,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要说缺陷嘛,那就是骑兵少了点,只有淮北的两万多人和特种骑兵团的那点人马,加起来不会超过三万人。但是这两万多骑兵的精锐程度即使放到整个天下来看,也堪称是首屈一指,而且他们的战马也并不缺乏,每个骑兵至少也配有两到三匹副马,而且他们还有岳云和李显忠等优秀的骑兵将领作为统帅,武器方面也基本实现了火器化(三眼马枪的成本比燧发步枪低多了,而且从本质上来看,它其实是可以当作热兵器使用的冷兵器,就算点火成功率低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再说三眼火枪管口较粗,炸膛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遇到的,因此它完全可以采用燧发,而不像早期型号那样畏惧雨雪,作战效能自然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战斗力自然更是强得令人发指。
有这三万精锐骑兵在,再配合卫军天下第一的步兵与炮兵地(海洋上就更不必说)上不管面对哪个敌人,也都足够用了,何况现在大宋官军里面也有不下十万的骑兵,只要将这支军队搞到手,骑兵的问题便更加不是问题了。赵?这么想可不只是yy而已,现在他确实已经决心重返中枢,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那些反对他的势力,并且不需要付出全国陷入动乱的沉重代价
且不说卫军现在的实力已经全方面地盖过了朝廷的官军,就算硬碰硬赵?现在也有必胜的把握,而且有那百万后备兵员在,他不必像以前那样担心有能力打败官军、却没有足够的部队占领全国,也不必担心外敌趁虚而入,因为现在的卫军足以同时应对两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而在经济方面,绍兴十九年这一年里,卫王府财政的净收入(是扣除开支以后的净收入,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岁入,大宋建国将近两百年了,还从没有哪一年财政能有如此巨大的盈余。不过卫王府的财税结构与大宋朝廷有着很大不同,岁入倒并不十分惊人,也就两千多万两银子一年而已,只相当于朝廷的三分之一,关键在于官营机构多而强,说难听点就是与民争利。虽然这样做不太厚道,但对于保证国家在救灾、战争等大宗开销时的动员力却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还可以发挥榜样和模范的作用,扶植民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时也曾这么干过,先以国家力量保护脆弱的新经济,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将其转让给私人经营,可以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经突破了一千万两白银的大关,卫军对于“以战养战”又很有经验,而且还可以加发纸币以应急(虽然这是下策),完全有能力应对一次大规模的长期(即三年以上)战争。何况赵?这几年也不只是一直埋头发展而已,他还想方设法争取更多的盟友,以减少其需要直接面对的敌人,而团结尽可能多的盟友,与尽可能少的敌人对抗,并斩草除根、不留祸患,这正是大国外交的精髓所在,例如赵?记忆中闻名天下的“统一战线”其实就是同样的原理
在古代,军队是一切的关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无疑称得上是至理名言,赵?在这方面自然也花费了最多的工夫。由于杨沂中战死、郭浩病死、刘?气死,解潜又投向了辽人,大宋朝廷目前还有较强战斗力的官军只剩下甘陕西军以及张俊、赵密和赵立这三员大将的部队。然而,现在这些大宋官军的精锐却都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吴?在大宋西军的威望是无以伦比的,因此当他复出南下之后,赵?在事实上就已经基本获得了对那二十万大军的控制权;张俊一直与赵?过从甚密,自从率众东渡日本以后,就更是完全倒向赵?一边,连朝廷的诏令都不再理会,而且大宋的很多将领都是张俊昔日的部下,势力不可小觑,他的投靠对赵?来说还不仅仅是带来了一支大军而已;河南宋军的主将赵密虽然为人阴险狡诈、器量不足,但他对老上司张俊还是十分敬畏的,而且以他的聪明,也看得出如今卫军的实力有多么可怕,因此当他收到张俊的书信后,立刻就写信向赵?效忠,这又是十万大军的出入;赵立与赵?的关系一直不错,在岳云和李显忠与其并肩作战之后就更是如此,但是赵立始终是更忠于皇帝赵构,而且其平素极为看重“忠孝”二字,赵?与朝廷的官吏们争斗,他会保持中立、甚至帮赵?的忙,但若是赵?要当一个“不忠不孝”的逆臣与逆子的话,赵立就不会这样好说话了,然而赵?却已经通过子女互质的方式,与吴芍芬达成了谅解,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和不快便也渐渐烟消云散,因此赵立的几万军队也不再是威胁。这样一来,大宋官军之中的野战精兵几乎全部倒向赵?一边,有可能与其对敌的不过区区二十万地方厢军,卫军只需出动扬州卫的兵力就可以轻松对付,何况这些地方杂牌军也未必就会与赵?敌对
而且,赵?当初选择退让的最重要原因如今已经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的南中国有一千多万基本适应了新制度、并向赵?效忠的臣民,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下百万。这些人的存在完全可以构成赵?将来的统治基础,即使大宋的士大夫们依然采取不愿合作甚至是对抗的态度,赵?也不愁没人当官。而且新式知识分子的数量超过了旧式知识分子,便不用担心已经逐渐成型的新文化会被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旧文化所同化和侵蚀。因为有恃,所以无恐,现在的赵?终于可以放国范围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既不用担心引起大宋严重内乱而成为民族的罪人,也不必担心改革像以往的众多例子一样虎头蛇尾。赵?甚至可以嚣张地说,以他现在的实力,就算大宋本土的士林百姓都不愿臣服,他也可以直接把整个大宋打下来,要知道历史上那些身为异族的征服者实力还不如他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