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一圈“二郎”,每个人根据亲疏远近各自称呼不同。比如徐昭然嘴里的“二郎”通常是白湛,如果他亲弟弟在长安,就会自动替换成白二。

    李家的“二郎”是李君璠的兄长,当然不可能这么称呼,所以叫的通常是隔壁邻居家年纪稍小的柳恪。他叫柳三郎也是直接叫“三郎”,半点没有意识到许多时候旁人也是这么称呼自己的。

    祝明月三人常常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称呼开动头脑风暴,但徐昭然等人却一次没有意会错过,不得不说是一种天赋。

    周围一圈人多是千牛卫的同僚,听闻长安有这一场热闹,欣然以赴。

    于阳煦站在人群中央,高声道:“今儿投中者做东!”一群练家子不可能表现得太拉胯。

    旁人起哄道:“做什么东,总不能请西北风吧!”

    于阳煦爽快道:“长安各坊市酒楼食肆,哪怕平康坊的行院都行。要是运气到家,那就我包了。”

    于阳煦的大方赢得一众人的支持,谁也不是缺钱的主,图的就是一个气氛。

    光德坊的石头金贵,分到每个人头上差不多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一群练家子仔细观察过角度,确认发力方式,虽是第一次参与,最后倒真有两颗叫他们投进去了,于阳煦就是幸运儿之一。

    得来的饼子被他们随意赏给仆从。

    于阳煦脸上仿佛闪着光,兴奋道:“走,平康坊!”

    徐昭然不愿同去,婉拒道:“却是不巧了,我得去岳家接孩子。”

    不少人推崇男子风流,徐昭然不予置评,他管不着旁人沾花惹草,只能顾自己。更管不到于阳煦的私事,他们的交情不到那一步。

    只是事关伦理,加上中间又有成亲和离的一摊子事。徐昭然私下观察,一会觉得于阳煦不像那种人,一会又觉得有几分猫腻……到现在也摸不准。

    但他不乐意去平康坊平白沾一身脂粉味道是真的。

    李君璠紧随其后,徐昭然把丈人儿子拉出来挡枪,再用就是东施效颦了。“我家屋顶漏了,得回去盯着仆役修理。”一看就没走心。

    不过他二人都是平时不爱往风月地里钻的性子,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再有几人站出来告辞,或是真有事,亦或者只是推诿。

    到最后分成数拨各自离去,最大的一股向着平康坊的方向。

    于阳煦忽然反应过来,“徐大儿子怎么在梁国公府?”

    旁边同僚解释道:“道是梁国公极是喜爱这个外孙,常和友人吹嘘长大后定然精通乐理。”

    穷苦人懂乐理只会让人往倡优下九流想,但富贵人家若有此天赋,那就是修身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