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呗,兄弟。”张援民道。

    这马晓光不是别人,当初正是他给张援民提供了那头黑熊的消息,然后与蒋金友、李远、李伟一起随张援民撞杀黑熊。

    此时,马晓光小声对张援民道:“咱们南头那边是42楞场吧?”

    “42……”张援民琢磨了一下,道:“对,再往那边是42大班么。”

    “嗯。”马晓光点头,说:“就大前天,咱们不跟那爷们儿上林场去了么?”

    “啊!”张援民知道马晓光说的爷们就是赵有财,他们那天赶着爬犁,帮赵有财给野猪送到了林场。

    马晓光继续道:“完了我们回来前儿,不去扒他给我们的那个野猪吗?”

    “嗯呐。”张援民道:“那猪,你们不卖给解忠了吗?咱晚上吃的不就是吗?”

    该说不说的,解忠对他们这些干活的是真够意思。

    “是,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事儿。”马晓光道:“我们扒完野猪往回走,看着我一个以前的屯亲。他姓刘,他们家是后来才搬走的。以前我们两家搁生产队前儿,住一个屋里。他妈跟我妈,俩老太太论干姐妹儿。”

    58年有了生产队,那时候一帮人到农场吃大锅饭。有些地方还给盖房子,但由于条件困难,那时候生产队的房子跟他们现在住的窝棚没什么两样。

    一张大炕能睡三十多人,肯定不能只住一家。所以那一间房子里,一般都住四五户,有的甚至能住七八户。

    因为是吃大锅饭,平时也不用自己开火,所以这屋里就是睡觉。

    而这三十多口人躺一张炕上,男女老少都有,还不是一家人,怎么办?

    好办,两户人家之间拉一个布帘,以此分开一家一家。

    年代不同。

    这要放到二十一世纪,谁也不能答应。可在那个年代,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都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那时候很少有太矫情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淳朴。

    当然了,相处不融洽的,肯定也有。但要是处得好了,那可是真跟一家人似的。

    这时,马晓光接着往下说道:“他看我们往出整野猪,就帮我们往爬犁上整,完了还跟到咱楞场来了。”

    听马晓光如此说,张援民就懂了。那姓刘的一路跟过来,是想要块野猪肉走。

    马晓光手往身后一比划,对张援民道:“那前儿他们还都没上来呢,这窝棚也有地方,我就留那刘春辉住了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