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古渝关时,发现古渝关并不能控扼之要。

    所以于古渝关东六十里又重新移建了一个关隘,因这个关隘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它距离京城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

    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最重要的关隘,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

    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是“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有着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为了重视山海关的防御修建,它从朱元璋的洪武时期便开始修建,经过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四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已然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说是关隘,但其实它是一座小城,周长约4千米。

    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以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等威武雄壮的建筑。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曾经就有一段时间镇守过山海关。

    崇祯晚期,李自成与吴三桂也在这里激战过。

    不过那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镇守在这的是辽东巡抚王化贞以及经略熊廷弼两人。

    此时,两人正站在围墙上,看着外面的驱赶大明百姓前来叩关的三四万的后金军,脸色难看至极。

    倒不是因为鞑子势大,山海关城高壁坚,“天下第一关”的名号不是虚的,别说外面的鞑子只有三四万人,就算翻个几倍,也不足为惧。

    两人脸色难看的是,他们刚刚知晓消息。

    就这几天的时间内,鞑子已经将他们之前设在山海关外,进行屯田守卫的四十多个屯堡连同周边的墩所,一起给拔出,无一幸免。

    将十万余众全部驱赶到辽河以东,集中杀戮!

    到处是无头的尸体,鲜血形成了红色的冰幕,惨无人寰,一副地狱般的景象。

    固然,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熊廷弼那个放弃辽东的建议导致的。

    更多的则是,王化贞失陷了广宁城,让六万建奴随心而欲的南下!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化贞和熊廷弼两人现在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都在面临朝廷震怒和贬责!

    而相比于王化贞,熊廷弼的处境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