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莫要说百姓了!”

    “天灾降世,旱灾水灾蝗灾连年不绝,赵三的事放在任何一个盛世都无法避免。”

    “再加上各地民变,辽东战事,朝廷也没有能力帮扶他们。”

    “朕姑且承认,这便是他造反的理由!”

    “可那些个士族豪绅呢,那些个大明官吏呢?他们又为何帮着你们造反?”

    “难道他们也食不果腹,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了吗?”

    “朕,绝不相信!”

    “他们?”

    沈炼见朱由检仍执迷不悟,无奈摇了摇头。

    “陛下莫急,沈某继续给您讲第二个故事!”

    “这第二个故事,便是……”

    “乱世守粮!”

    沈炼吸了口气,看向烽火连天的京城,声音低沉说道。

    “崇祯十四年吧,我随着闯王攻打河南道,即将打进洛阳大城。”

    “洛阳城外,结识了个地主豪绅,便是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咱们姑且称之为李二。”

    “李二当年四十余岁,是洛阳周边十里八乡有名的善人,并且早年还中过秀才,更是书香门第。”

    “仗着李家几辈子积攒下来的田产,吃喝无忧,隔三差五的还能接济乡里乡亲。”

    “乡民百姓无不称赞其的为人,谁家成年汉子,都以能在李家产业做工为荣。百姓家里的几亩荒地,也都挂在李大善人名下,期望能减免一些田税徭役。”

    “也就是靠着这份名声,让李二平安活到崇祯十四年,尚算丰衣足食。”

    “可第十四个年头,李二也活不下去了。”

    “洛阳官府加派的辽饷、剿饷、练饷越来越多,已到了将他压垮的地步。”

    “这样也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