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印刷一些书籍,然后卖书获利。
这是此时的常见现象,比如最早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嘉靖年间司礼监经厂印刷的,印了之后就在宫中发卖,《酌中志》记载当时宫中太监们“皆乐买看”,还拿书做礼物送给宫女,刨去给国家的部分,印书获利之后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有盈余,相当于奖金。
金陵国学本、督察院本三国演义也都是这样印刷出来的,负责印刷的都是这些单位的官办作坊。
一个刻工一天能刻二百个字,这时的工价是一百字三分银子,换算下来一个刻工服役一月创造的价值就有十几两。
布政史司衙门的塘报房有刻工十几人,已经使用了几个月的蜡版印刷法,理论上盈余应该有二三百两了,之所以账面上只有一百多两,除了是衙门中人上下其手之外,最大原因就是这些客工都在给徐学聚做着无偿劳动,帮他印他的《国朝典汇》。
作为此时官员,徐学聚丝毫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他说出自己的担忧:“如此多人闲散,只怕时间久了有人闲话。”
调拨使用资源的权利,谁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放弃,所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塘报房就算养着吃白饭也不可能主动裁撤,但是现在工人多了这么多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关键是怕其他官员说闲话。
徐学聚这是想让王文龙帮塘报房找点其他事情给这些工人做。
没什么好指摘的,这年头的衙门就是这样,可用的税收徭役不可能轻易吐出去,不叫加税就已经不错。
相比之下徐学聚已经算爱惜人力了,起码徐学聚是真的用心在编书,利用塘报房的资源起码还创造了一点价值。
此时有一些地方的塘报房则更是机巧频出,比如长乐的县衙特产就是各种精美的袖珍本诗集,全是县里官办作坊印的,县官拿这玩意儿到处去送礼。
拿国家的徭役制造这种供给官场交往使用的礼品,纯纯的浪费民力。
王文龙昨天还在牢里看邸报呢,这时听到徐学聚这个要求只感觉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直接说:“现在市面上许多抄报房都用蜡版印刷之法售卖邸报,获利颇丰,要不咱们布政使司衙门的塘报房也办上一份市售的报纸?”
徐学聚道:“这会不会太过市侩了?毕竟是衙门官办作坊。”
这年头官办作坊可以给官员印书,因为再是浪费也算风雅之事,但若是下场追求利益就会被指摘。所以之前的官办作坊就算想盈利也是印一些四书五经,最夸张也就是三国水浒之类,那都是百多年前的小说了,勉强也算是经典文学,说得过去,再时兴的书籍就不好印刷。要不然徐学聚根本就不用愁了。
王文龙闻言笑道:“咱们印邸报也是为了上情下达,归正民风,市面上的邸报多有捕风捉影之事,咱们的报纸便守公正、斥邪恶,每一篇内容都先由衙门审定了,也能起到沟通民情之效,甚至可言是宣扬教化,外人有何置喙之处?”
徐学聚听闻感兴趣道:“具体说说。”
这时徐学聚对于报纸这玩意儿还是没有确切概念,王文龙便描述道:
“这几日我一直在看福州城中的邸报,脑中构思出报纸之用大抵以下三种:
一乃宣扬朝廷政策,起化民之功;二则及时沟通信息,比如推广新作物、沟通买卖之事,方便商人地主生产生活;三则写些市井故事,娱乐百姓,同时直言臧否宣扬教化;四则也可刊登一些诗文,供诸生名士吟风诵月。”
政策新闻,商业新闻,市井八卦,再加上文艺部分,王文龙侃侃而谈,很快徐学聚就大概想象出了后世综合性报纸的模样,越听越是眼前发亮。
这是此时的常见现象,比如最早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嘉靖年间司礼监经厂印刷的,印了之后就在宫中发卖,《酌中志》记载当时宫中太监们“皆乐买看”,还拿书做礼物送给宫女,刨去给国家的部分,印书获利之后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有盈余,相当于奖金。
金陵国学本、督察院本三国演义也都是这样印刷出来的,负责印刷的都是这些单位的官办作坊。
一个刻工一天能刻二百个字,这时的工价是一百字三分银子,换算下来一个刻工服役一月创造的价值就有十几两。
布政史司衙门的塘报房有刻工十几人,已经使用了几个月的蜡版印刷法,理论上盈余应该有二三百两了,之所以账面上只有一百多两,除了是衙门中人上下其手之外,最大原因就是这些客工都在给徐学聚做着无偿劳动,帮他印他的《国朝典汇》。
作为此时官员,徐学聚丝毫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他说出自己的担忧:“如此多人闲散,只怕时间久了有人闲话。”
调拨使用资源的权利,谁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放弃,所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塘报房就算养着吃白饭也不可能主动裁撤,但是现在工人多了这么多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关键是怕其他官员说闲话。
徐学聚这是想让王文龙帮塘报房找点其他事情给这些工人做。
没什么好指摘的,这年头的衙门就是这样,可用的税收徭役不可能轻易吐出去,不叫加税就已经不错。
相比之下徐学聚已经算爱惜人力了,起码徐学聚是真的用心在编书,利用塘报房的资源起码还创造了一点价值。
此时有一些地方的塘报房则更是机巧频出,比如长乐的县衙特产就是各种精美的袖珍本诗集,全是县里官办作坊印的,县官拿这玩意儿到处去送礼。
拿国家的徭役制造这种供给官场交往使用的礼品,纯纯的浪费民力。
王文龙昨天还在牢里看邸报呢,这时听到徐学聚这个要求只感觉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直接说:“现在市面上许多抄报房都用蜡版印刷之法售卖邸报,获利颇丰,要不咱们布政使司衙门的塘报房也办上一份市售的报纸?”
徐学聚道:“这会不会太过市侩了?毕竟是衙门官办作坊。”
这年头官办作坊可以给官员印书,因为再是浪费也算风雅之事,但若是下场追求利益就会被指摘。所以之前的官办作坊就算想盈利也是印一些四书五经,最夸张也就是三国水浒之类,那都是百多年前的小说了,勉强也算是经典文学,说得过去,再时兴的书籍就不好印刷。要不然徐学聚根本就不用愁了。
王文龙闻言笑道:“咱们印邸报也是为了上情下达,归正民风,市面上的邸报多有捕风捉影之事,咱们的报纸便守公正、斥邪恶,每一篇内容都先由衙门审定了,也能起到沟通民情之效,甚至可言是宣扬教化,外人有何置喙之处?”
徐学聚听闻感兴趣道:“具体说说。”
这时徐学聚对于报纸这玩意儿还是没有确切概念,王文龙便描述道:
“这几日我一直在看福州城中的邸报,脑中构思出报纸之用大抵以下三种:
一乃宣扬朝廷政策,起化民之功;二则及时沟通信息,比如推广新作物、沟通买卖之事,方便商人地主生产生活;三则写些市井故事,娱乐百姓,同时直言臧否宣扬教化;四则也可刊登一些诗文,供诸生名士吟风诵月。”
政策新闻,商业新闻,市井八卦,再加上文艺部分,王文龙侃侃而谈,很快徐学聚就大概想象出了后世综合性报纸的模样,越听越是眼前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