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一枝花20 工作很难,但是他们义无反顾……(4/5)
早前是在山里他们当年的老巢里藏着呢。后来下山站住脚之后,就都转移到了郊县老宅。就后来他进省城,也让寨子的后人看着那地方。那宅子里有一个地窖,藏粮食和藏酒的。修得特别结实,青砖铺的地面和墙面,外面还加抹了两层水泥。
方逐溪与方云期亲自带着车去把东西取回来后,告诉向末。那地窖的墙是带着夹层的,那青砖的墙修了得有一米厚,最外面还是青砖的墙,两层墙面中间夹了半米宽的夹层。严密得很。里面放着香樟木的柜子还有几十个大木箱。箱子里全是金条和银元。还有几箱子的珠宝首饰。柜子上也都摆得满满当当的金条。还有少量的字画和古董。
老爷子当年专抢二鬼子,战败以后,那些人也知道自己好日子结束了,都带着家底出逃,一劫一个准儿,家财都带着呢。那会儿兵荒马乱的,又都是汉奸,连报案都不敢,能留下命就不错了,谁敢声张啊。声张了那钱也要不回来。
还有小鬼子撤退的时候,敛的财,他们也没少劫。抢二鬼子还没下死手,劫小鬼子那是真没留手。
那些东西,在地窖里放了四五十年了。也不都是老爷子一个人的,还有他那些个老兄弟们呢。分出去一半。剩下的,给方逐溪三兄妹平分了。
向末两口子就这么又得了一笔巨大的外财。
瞿麦也分了好大一笔,是龙师父留下的那一份。他在国外读了两上博士,又是学经济又是学计算机的。还学了西医。结果回来京城,发现他自己成了富翁,就用那些钱,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他这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跟中医死磕。龙师父留下的医术,他不但继承了,还发扬光大了。到四十岁的时候,医术已经比方逐溪要高了。
方逐溪一直没有放弃中医,但是工作太忙了,也很少接触病人,进步很有限。
向末终其一生都在推广生物菌肥和健康饲料,在渡过前面的二十年快速增加期之后,更是力排众议,把下属的两个厂子里之前还少量生产的化肥和高能饲料全部砍掉。附属的田地和养殖厂也绝不允许用这些。后期更是对什么瘦肉精,这个精那个药的,还有转基因那些个,通通都投反对票。
因为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上,一直到她退体,那级别也没上去,曾经的下属、研究员、学生一个个的平步青云,只有她,出道即巅峰,大学毕业之后,级别没动过。
直到后来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上上下下的,又全都回来请她出山做顾问。一个退休反聘回去的老太太,级别是上不去了,可那津贴到是比好多大领导都还要高。
跟她缺那个钱似的。真是的。
那两个下场的厂也成了香饽饽,再不是发配基地了,养殖场还成了特供基地。
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效,她的努力并不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至少在她的大部分学生的工作范围内,她的理念是被接受并且尽可能的在执行的。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谁都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能有一点点效果,就很不容易了。
与向末的步履维艰相比,方逐溪的工作要顺利很多,农村的人越来越少,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能种的地却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红星农场在世纪末的时候取消了,那些地和厂子都归到了红星乡。地都被向军和于刚承包了。也没让杜娟和娟子下地,人家俩人,就照看了几千亩地。一水儿的机械化,打农药都是用飞机。只要春种和秋收的时候,雇上一些临时工就可以。
杜娟也是个神人,家里父母是在厅级退休的,哥哥姐姐都成就非凡,她还就在山沟沟里待了大半辈子。向二舅家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了省城的政府上班,娶了领导的闺女,老两口上门人家都戴口罩,生了孙子,想去看看,都不让进门。把老两口给伤到了,再也不登老大家的门。后来老两口也赶过向军,让他跟杜娟两个回沪上,怎么也比在家种地强。向军死活不走,杜娟就陪他留下了。一直到把老两口送走,儿子都大学毕业在沪上参加工作了,两口子才回到沪上,让杜娟尽了几年孝。
农场的改变是大时代的缩影,农田的机械化是不可逆的发展,并且迅速。方逐溪的工作更多的是,他们研发的新机型怎么跟得上农来的发展速度。
忙是一样的忙,累也是一样的累。
真正退下来的时候,都七老八十了。在园子里种种花,养养鸟,养养鱼,日子也算清闲。孩子们天南地北的到处跑,老是不着家。方云期结婚之后就跟着老婆去住大院儿家属楼了,老了人家两口子那叫一个潇洒,环游世界去了。到是瞿麦,一直住在家里,娶的媳妇儿风格跟方妈当年一样一样的,来诊所看病的时候,看上他了,直接用了强,当然,他自己肯定也是乐意,要不然谁也强不了他不是。生了个闺女,也是那个劲儿,风风火火的,做摄影师,老往非洲跑,拍大自然,野得不边儿了。扔下老两口在园子里倒也算是跟向末两口子做伴了。
只是瞿麦人家是大名医,没有退休那一说,所谓的退休,就是宅在家里,一般二般的患者是请不动他了,得特殊的患者才能让他老人家出手。
方逐溪与方云期亲自带着车去把东西取回来后,告诉向末。那地窖的墙是带着夹层的,那青砖的墙修了得有一米厚,最外面还是青砖的墙,两层墙面中间夹了半米宽的夹层。严密得很。里面放着香樟木的柜子还有几十个大木箱。箱子里全是金条和银元。还有几箱子的珠宝首饰。柜子上也都摆得满满当当的金条。还有少量的字画和古董。
老爷子当年专抢二鬼子,战败以后,那些人也知道自己好日子结束了,都带着家底出逃,一劫一个准儿,家财都带着呢。那会儿兵荒马乱的,又都是汉奸,连报案都不敢,能留下命就不错了,谁敢声张啊。声张了那钱也要不回来。
还有小鬼子撤退的时候,敛的财,他们也没少劫。抢二鬼子还没下死手,劫小鬼子那是真没留手。
那些东西,在地窖里放了四五十年了。也不都是老爷子一个人的,还有他那些个老兄弟们呢。分出去一半。剩下的,给方逐溪三兄妹平分了。
向末两口子就这么又得了一笔巨大的外财。
瞿麦也分了好大一笔,是龙师父留下的那一份。他在国外读了两上博士,又是学经济又是学计算机的。还学了西医。结果回来京城,发现他自己成了富翁,就用那些钱,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他这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跟中医死磕。龙师父留下的医术,他不但继承了,还发扬光大了。到四十岁的时候,医术已经比方逐溪要高了。
方逐溪一直没有放弃中医,但是工作太忙了,也很少接触病人,进步很有限。
向末终其一生都在推广生物菌肥和健康饲料,在渡过前面的二十年快速增加期之后,更是力排众议,把下属的两个厂子里之前还少量生产的化肥和高能饲料全部砍掉。附属的田地和养殖厂也绝不允许用这些。后期更是对什么瘦肉精,这个精那个药的,还有转基因那些个,通通都投反对票。
因为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上,一直到她退体,那级别也没上去,曾经的下属、研究员、学生一个个的平步青云,只有她,出道即巅峰,大学毕业之后,级别没动过。
直到后来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上上下下的,又全都回来请她出山做顾问。一个退休反聘回去的老太太,级别是上不去了,可那津贴到是比好多大领导都还要高。
跟她缺那个钱似的。真是的。
那两个下场的厂也成了香饽饽,再不是发配基地了,养殖场还成了特供基地。
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效,她的努力并不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至少在她的大部分学生的工作范围内,她的理念是被接受并且尽可能的在执行的。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谁都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能有一点点效果,就很不容易了。
与向末的步履维艰相比,方逐溪的工作要顺利很多,农村的人越来越少,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能种的地却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红星农场在世纪末的时候取消了,那些地和厂子都归到了红星乡。地都被向军和于刚承包了。也没让杜娟和娟子下地,人家俩人,就照看了几千亩地。一水儿的机械化,打农药都是用飞机。只要春种和秋收的时候,雇上一些临时工就可以。
杜娟也是个神人,家里父母是在厅级退休的,哥哥姐姐都成就非凡,她还就在山沟沟里待了大半辈子。向二舅家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了省城的政府上班,娶了领导的闺女,老两口上门人家都戴口罩,生了孙子,想去看看,都不让进门。把老两口给伤到了,再也不登老大家的门。后来老两口也赶过向军,让他跟杜娟两个回沪上,怎么也比在家种地强。向军死活不走,杜娟就陪他留下了。一直到把老两口送走,儿子都大学毕业在沪上参加工作了,两口子才回到沪上,让杜娟尽了几年孝。
农场的改变是大时代的缩影,农田的机械化是不可逆的发展,并且迅速。方逐溪的工作更多的是,他们研发的新机型怎么跟得上农来的发展速度。
忙是一样的忙,累也是一样的累。
真正退下来的时候,都七老八十了。在园子里种种花,养养鸟,养养鱼,日子也算清闲。孩子们天南地北的到处跑,老是不着家。方云期结婚之后就跟着老婆去住大院儿家属楼了,老了人家两口子那叫一个潇洒,环游世界去了。到是瞿麦,一直住在家里,娶的媳妇儿风格跟方妈当年一样一样的,来诊所看病的时候,看上他了,直接用了强,当然,他自己肯定也是乐意,要不然谁也强不了他不是。生了个闺女,也是那个劲儿,风风火火的,做摄影师,老往非洲跑,拍大自然,野得不边儿了。扔下老两口在园子里倒也算是跟向末两口子做伴了。
只是瞿麦人家是大名医,没有退休那一说,所谓的退休,就是宅在家里,一般二般的患者是请不动他了,得特殊的患者才能让他老人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