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体面都不讲了?”杜五郎也不嫌脏,直接在一口箱子上坐下。

    “长安居大不易,有兼差与膏火费,大家多赚些俸禄也好的。”

    薛白说着,随手递了两张纸过去,都是宽不到一尺、长一尺半的大小,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是什么?”

    “邸报,暂时就叫邸报吧。”薛白道:“你知道长安曾有个‘开元杂报’吗?”

    “知道呀,就是各方节度使遣人在京师,每天守在宫门外,抄录朝廷政事,然后外寄。我也只听阿爷说过,却不曾见过。”

    “那我这个是天宝官报。”薛白道:“相比抄录,刊印的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

    “刊印?”

    杜五郎看了眼纸上的字迹,认出了其中有一部分是薛白写的,道:“我看伱这也是手抄的嘛。”

    “先写了几份排版做样式,确定字体大小,你看个样子便行。”薛白道,“你先到丰味楼安排,并与我们相熟的酒肆茶楼食摊打招呼,等到朝廷正式发行了,安排人读报。”

    “你不是当官了吗?这些事岂还要找我做。”

    “一点小事,官府出面未必好,扰民。我们自己办了便是。”

    “你怎不自与我阿姐们说?”

    “近来忙,晚些时日再见她们。”

    “哦。”

    杜五郎遂低头看去,其中几个版面上的小故事倒是挺有趣的,两个版面上说的是种田的小技巧,四月得防病虫,并教人如何沤肥。

    不多时,又有小吏找过来询问公事。

    薛白遂带着杜五郎穿过朱雀大街,往原本左领军卫所在的衙署去。

    杜五郎远远看到便觉惊讶,问道:“这里如今也改成秘书省所在?”

    “嗯,现在也叫秘书省东院。”薛白道:“我们会挑选出一部分书籍副本,在此再设置一个书库,供天下学子取阅抄录。”

    “那岂不是很麻烦?”

    “是麻烦,但有意义。学子们将书籍抄阅得多了,自然也就流传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