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传檄

    一封檄文正迅速地在河北各郡县传告,称朝廷任命太子李琮为征讨大元帅,统领三十万大军,即将出兵土门关。

    这是薛白离开常山郡之前与袁履谦商议好的,先声夺人,既能迅速地策反各地官员,又能制造舆论,逼迫朝廷真正下达这样的任命。

    两人是分头行动,十分考验彼此之间能否默契配合。袁履谦提前传檄,打草惊蛇,薛白就必须尽快出兵,可实际上留给薛白的时间是极短的,他不仅要争取到河东主帅的支持,还得整备好兵力。

    哪怕有李光弼,此事依然很难做到。

    在夺取了王承业兵权之后,李光弼很快就开始给薛白泼冷水。

    他铺开了薛白画给他的战略图,连着摇了摇头,道:“薛郎在怂恿我们时,说得很轻巧。仿佛只要出兵井陉,河北诸郡响应,切断安禄山的后路,叛乱便可平定一般。可有一个关键之事却始终未提——兵力。天兵军名义上有三万人,可实额不过半数,马匹实则不过万余匹。且士卒拱卫北都,战阵经验少,远不能与安禄山之边军相比。”李光弼道:“扣除防御太原的兵力,能派出城野战者至多七千人,这点兵力,遇到蔡希德的两万余大军尚且无法取胜,何况安禄山的十余万人?”

    “李将军这是不想出兵了?”薛白道,心知反正第一步已经迈出了,李光弼眼下再说兵力不足,也不可能像王承业一般对河北见死不救。

    “我可以出兵,但只能起到牵制、威胁之作用,能守住井陉已是难得,真正要改变局势,还得如檄文上所言,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来。”

    “可否在河东募兵?”

    李光弼疑惑地扫了薛白一眼,方才道:“薛郎好像忽略了一件事,安禄山之叛,乃范阳、平卢两大边镇,十余万大军造反,如此规模,寄望于半个河东、半个河北的兵力来平定,绝无可能,必须由朝廷派遣大军。你觉得呢?”

    相信有了这一点点的轨迹改变,渐渐能带动一个大方向的改变。

    这次轮到李光弼苦笑,反问道:“钱粮从何而来?”

    也许这世间少了一份《祭侄文稿》会是书法界的遗憾,但薛白不管。

    “薛郎如何还在太原?”边令诚脸色有些严肃,道:“圣人得到的消息,你已往常山赴任了。”

    不等薛白回答,李光弼又道:“哪怕是想借由叛乱为太子积蓄实力,也该向朝廷请求兵力才是。”

    “咳咳!”

    这句话把李光弼击得沉默了许久,心想怪不得这些年每有“指斥乘舆”的大罪。

    “颜十二郎?!”

    计划薛白已经给了,但施行起来还有更多细节。

    “我刚从常山赶到太原,个中情由,奏折昨日已递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