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敌人赞成的事,自己必然反对的态度,福王更是将吴铭轼恨之入骨,更坚定了将他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不然这样的能人投于太子门下,不是增加了己方与太子争宠的难度。
吴铭轼啊吴铭轼,原本本王是看好你,拉拢你的,但现实如此,你怪不得本王要对你疼下杀手,除之而后快了。
第二日早朝,太子兴冲冲地出班上秦道:“前方八百里飞报战报,吴铭轼不负朝廷厚望,立斩锁龙关主将,大长我朝廷威望,灭番邦之嚣张气焰。为扩大战果,儿臣以为需加紧督促附近各州府粮草的运达,同时朝廷应增兵前线以图一鼓拿下锁龙关,并居关而守,拱卫边陲,确保我赵家江山。”
太子踌躇满志,慷慨激昂。
皇帝闻言自然是大喜,这样的大捷朝廷已期盼了多年。他言道:“众家爱卿,以为如何呢?”
皇帝大喜自然不假,但他绝对不会就听太子一言便颁布圣旨,他当然要先听听不同的声音,再作定论,他看向福王。
福王出班道:“前方大捷,父王之大幸,我朝江山之大幸,可喜可贺,儿臣以为这样的幸事,必举朝共庆之,同时应重赏前线将士,优抚阵亡将士之家属以激励士气。”
皇帝闻言连连点头道:“准奏。”
太子闻言,气不打一处来,原本自己兴奋之极,只顾着表奏前方捷报,还未来得及讨赏,更由于吴铭轼为自己举荐,亦不便于一开始就太过主动地讨赏,但等皇帝表态后再谦虚一番,等同党提议见机为太子讨赏。然而,却被福王抢了先,只是提及吴铭轼而已,并未提及自己的举荐功劳。
太子原以为福王会出于自身利益出言诋毁吴铭轼的功绩,根本没有想到福王为吴铭轼讨赏这样爽快,反而堵住了自己向皇帝表功的机会,因此十分的不爽。
当然令太子更为不爽的事还在后面。
福王继续上奏道:“但是,我朝的外患不仅是耶律王朝一处,完颜王朝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
万事最怕但是,太子当然知道福王要开始使坏水了,但福王正在表上奏,不便于自己横加打断,只能耐着不爽的心情继续听他上奏。
福王还在滔滔不绝地上奏:“吴铭轼神勇异常,一战便斩得锁龙关的主将,朝廷重赏之下,必能激励其战斗意志,继而朝廷可以下旨,令其乘胜出击,勇夺锁龙关绝非难事,还望父皇定夺。”
皇帝听得不住的点头。
太子听到这里,就差当场吐血,他内心知道这场胜利得来非常的侥幸,想要吴铭轼这数百江湖人士勇夺锁龙关,难于登天,如果朝廷再下旨令其出击,无异于借刀杀人。
太子本想出班加以反驳,然而他见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退却了,他知道皇帝一向多疑,而吴铭轼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皇帝又如何能十分信任地将兵权交与这可能不可靠的人去指挥。太子想到这里,虽然内心十分地不爽,但只能将反驳之言生吞了回去。
太子出班道:“前方附近的州府前运粮草不力,朝廷可着令三司加紧催动粮草,以解前方将士所急需。”
户部尚书为福王一党,他面有难色地出班上奏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值冬季,臣等已经竭尽全力,然而粮草运十前方难得其一,如此劳民伤财,本部实在困难异常。臣以为,一方面臣一定严督粮草的前运,另一方面还望朝廷降旨,让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户部尚书之言,亦并非胡言乱语,有几番实情,但不想向前线运送粮草的实际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太子又是恨得咬牙切齿,朝廷不增兵也就罢了,连粮草也不供应,这是将吴铭轼逼上绝路的节奏。
太子本想出班上奏陈情,但见皇帝亦是苦着脸,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他再次退缩了。他心想,如果自己执意建言,督促粮草运达,皇帝迫于无奈,亦可能同意,但逼迫皇帝的举动必是对自己大为不利,而且从皇帝的种种表现而言,皇帝当然心知肚明,前方的困难,他面露难色,亦就说明,皇帝还是对吴铭轼疑心重重,此时自己出面非要忤逆圣意,必对自己大为不利。太子想到这里,只能暗暗为吴铭轼祈求多福保佑了。
吴铭轼啊吴铭轼,原本本王是看好你,拉拢你的,但现实如此,你怪不得本王要对你疼下杀手,除之而后快了。
第二日早朝,太子兴冲冲地出班上秦道:“前方八百里飞报战报,吴铭轼不负朝廷厚望,立斩锁龙关主将,大长我朝廷威望,灭番邦之嚣张气焰。为扩大战果,儿臣以为需加紧督促附近各州府粮草的运达,同时朝廷应增兵前线以图一鼓拿下锁龙关,并居关而守,拱卫边陲,确保我赵家江山。”
太子踌躇满志,慷慨激昂。
皇帝闻言自然是大喜,这样的大捷朝廷已期盼了多年。他言道:“众家爱卿,以为如何呢?”
皇帝大喜自然不假,但他绝对不会就听太子一言便颁布圣旨,他当然要先听听不同的声音,再作定论,他看向福王。
福王出班道:“前方大捷,父王之大幸,我朝江山之大幸,可喜可贺,儿臣以为这样的幸事,必举朝共庆之,同时应重赏前线将士,优抚阵亡将士之家属以激励士气。”
皇帝闻言连连点头道:“准奏。”
太子闻言,气不打一处来,原本自己兴奋之极,只顾着表奏前方捷报,还未来得及讨赏,更由于吴铭轼为自己举荐,亦不便于一开始就太过主动地讨赏,但等皇帝表态后再谦虚一番,等同党提议见机为太子讨赏。然而,却被福王抢了先,只是提及吴铭轼而已,并未提及自己的举荐功劳。
太子原以为福王会出于自身利益出言诋毁吴铭轼的功绩,根本没有想到福王为吴铭轼讨赏这样爽快,反而堵住了自己向皇帝表功的机会,因此十分的不爽。
当然令太子更为不爽的事还在后面。
福王继续上奏道:“但是,我朝的外患不仅是耶律王朝一处,完颜王朝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
万事最怕但是,太子当然知道福王要开始使坏水了,但福王正在表上奏,不便于自己横加打断,只能耐着不爽的心情继续听他上奏。
福王还在滔滔不绝地上奏:“吴铭轼神勇异常,一战便斩得锁龙关的主将,朝廷重赏之下,必能激励其战斗意志,继而朝廷可以下旨,令其乘胜出击,勇夺锁龙关绝非难事,还望父皇定夺。”
皇帝听得不住的点头。
太子听到这里,就差当场吐血,他内心知道这场胜利得来非常的侥幸,想要吴铭轼这数百江湖人士勇夺锁龙关,难于登天,如果朝廷再下旨令其出击,无异于借刀杀人。
太子本想出班加以反驳,然而他见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退却了,他知道皇帝一向多疑,而吴铭轼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皇帝又如何能十分信任地将兵权交与这可能不可靠的人去指挥。太子想到这里,虽然内心十分地不爽,但只能将反驳之言生吞了回去。
太子出班道:“前方附近的州府前运粮草不力,朝廷可着令三司加紧催动粮草,以解前方将士所急需。”
户部尚书为福王一党,他面有难色地出班上奏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值冬季,臣等已经竭尽全力,然而粮草运十前方难得其一,如此劳民伤财,本部实在困难异常。臣以为,一方面臣一定严督粮草的前运,另一方面还望朝廷降旨,让吴铭轼部就地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户部尚书之言,亦并非胡言乱语,有几番实情,但不想向前线运送粮草的实际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太子又是恨得咬牙切齿,朝廷不增兵也就罢了,连粮草也不供应,这是将吴铭轼逼上绝路的节奏。
太子本想出班上奏陈情,但见皇帝亦是苦着脸,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他再次退缩了。他心想,如果自己执意建言,督促粮草运达,皇帝迫于无奈,亦可能同意,但逼迫皇帝的举动必是对自己大为不利,而且从皇帝的种种表现而言,皇帝当然心知肚明,前方的困难,他面露难色,亦就说明,皇帝还是对吴铭轼疑心重重,此时自己出面非要忤逆圣意,必对自己大为不利。太子想到这里,只能暗暗为吴铭轼祈求多福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