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丰收后的烦恼
在萧寒为了萧家集人的将来绞尽脑汁加以引导的时候,早稻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了。
虽然已经进了最大的努力,68年还是只开垦出了40万亩的早稻,所以随着全国下乡大军以及调转人员(移民性质)随后逐渐的到位,剩下的田地也逐渐的开垦了出来,但是因为时令的关系,却不能进行双茬种植了,尽管如此,中央以及省里边还是对这四十亩的早稻寄予厚望。
因为是初次种植,头两年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都要较长期播种的熟田来的少,所以倒是省却了不少的功夫,所以第一年的丰收,好像来的容易了些。
萧寒有些惭愧,因为盐碱稻作好像是自己带领小队员们试验出来的,自己在众多人的眼中,就是稻作方面的权威,可实际上,真正充当整个农场技术指导的却是人家史长生。
有的时候,人难免有些迷信,当然,这个迷信跟封建没有半分的关系,只因为这件事情是萧寒首创,所以,太多的事情,人们还是习惯找萧寒来商量。
其实呢,萧寒在农业技术方面,比不上史长生,甚至都比不上这些常年耕种的大多的乡农,只是因为后世那段农村的生活经历,让他见识到了后世更加先进、成熟的种植方法而已,可以说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即便是如此,但是农业种植就是这样,具体细微的技术,早就已经经过几千年变得十分成熟了,缺乏的就是萧寒知道的这种大方向,所以,当大方向正确了,丰收自然随之而来,在这里,萧寒还是功不可没的。
田野里,现在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将秸秆压的弯了腰,耕种这么多年,人们自是知道,虽然还长在大田里边,丰收,已经是在望了。
看着挥汗如雨在大田中收割水稻的人们,萧寒有些后悔,因为没有太重视,所以,想到了后世那种嵌把贴钢镰刀,萧寒却没弄出来,指使现在收割水稻的还是用的那种老式打制的按把镰刀。
这种镰刀不管事锋利还是分量,都远远不如,收割过程中,有很多的知青都肿了胳膊。俗语说的好,远里无轻担,镰刀钢拿在手中,没有谁会觉得沉重,但是,挥动一天下来,就感觉非常吃力了,加上旱育,又是稀植,秸秆硬的就像是芦苇,镰刀割上去嚓嚓作响,还真是难为大家了。
好在只是四十万亩的早稻,后边还有四十万亩的中稻以及这四十万亩后种的晚稻在,此时亡羊补牢还不晚,于是,嵌把镰刀的设计,迅速的交到了萧国华的手里,萧国华拿着设计,赶紧组织人去攻关了,希望能赶上后边的使用吧。
农场那边暂且放下,萧家集的人们也是乐翻了天,看着比往年籽粒饱满得多,穗子大得多的稻子,萧连防嚓嚓的割下了一小块,当场就捆扎了起来,掂量着沉甸甸的稻个儿(稻捆),笑的合不拢嘴,招呼过一个女性社员交代:“去,讲稻粒都掳下来,然后称称分量”!
他已经等不及全部收割之后在计算产量和单产了,反正整块的地里的稻子都差不多,还是先估量一下吧。
当女社员把称出来的数字告诉他之后,萧连防心里真正的开了花儿,喜滋滋的对大家伙说道:“虽然是估算,但是也是一个比较精准的数字了,我估计,咱们的亩产肯定能达到800斤!”
萧连防这么一说,大家伙就是一阵的欢呼,那劲头就更足了!
天是晴天,太阳是好太阳,因为有第二茬在催着,收割下来的早稻以最快的速度被捆成捆,运送到了大场里,经过连夜的脱粒,得赶紧趁着好天气讲稻谷给彻底晒干。
脱下来的稻草,按照人口也迅速的分了下去,因为打谷场里却是没有存放它们的地方的。
看着满场金灿灿的稻谷,想象着不久之后还有这么一茬人人都兴奋不已,县里边早就有人在这里等候着呢,等真实的产量数字一出来,当即就返回到了县里,随之,喜报直送各级政府!
“盐碱滩上传喜讯,早稻丰收喜人心”!当垦丰农场以及周边的萧家集等村镇早稻亩产都突破800斤这个消息传开,同样气候却因为还没有实际推广二没有种植双茬的地方的人们当即就红了眼,早稻800斤,这已经跟他们的产量持平了,甚至还高了一些,据说晚稻的产量还要高,这怎不让人眼红,这次,等不及政府的统一布置了,大车小辆的都连夜奔往了萧家集,不为别的,为的是稻种!
于是,萧家集也好,垦丰农场也罢,这下真是热闹了,为了能够得到稻种,外地的人们可是想尽了办法,一时间,弄得农场的各级领导和萧家集的三个队长焦头烂额,可尽管这样,谁也不敢吐口说给谁,因为,真正能做早稻稻种的地块只有五百亩而已,剩下的更多的早稻,其实就是原来的稻种而已,虽然萧家集和农场丰收了,那时因为有萧寒和史长生的技术指导,给了大家,却没了技术上的支持,还能不能高产呢?
“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在管理普通稻种却当作早稻稻种的田块的时候,我利用对肥、水等多方面的控制,进行了催熟,这样做的结果虽然降低了原本的产量,却也缩短了生长期,要是憋的地方一拥而上的都种植水稻,技术却跟不上去的话……”史长生并没有往下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在萧寒为了萧家集人的将来绞尽脑汁加以引导的时候,早稻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了。
虽然已经进了最大的努力,68年还是只开垦出了40万亩的早稻,所以随着全国下乡大军以及调转人员(移民性质)随后逐渐的到位,剩下的田地也逐渐的开垦了出来,但是因为时令的关系,却不能进行双茬种植了,尽管如此,中央以及省里边还是对这四十亩的早稻寄予厚望。
因为是初次种植,头两年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都要较长期播种的熟田来的少,所以倒是省却了不少的功夫,所以第一年的丰收,好像来的容易了些。
萧寒有些惭愧,因为盐碱稻作好像是自己带领小队员们试验出来的,自己在众多人的眼中,就是稻作方面的权威,可实际上,真正充当整个农场技术指导的却是人家史长生。
有的时候,人难免有些迷信,当然,这个迷信跟封建没有半分的关系,只因为这件事情是萧寒首创,所以,太多的事情,人们还是习惯找萧寒来商量。
其实呢,萧寒在农业技术方面,比不上史长生,甚至都比不上这些常年耕种的大多的乡农,只是因为后世那段农村的生活经历,让他见识到了后世更加先进、成熟的种植方法而已,可以说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即便是如此,但是农业种植就是这样,具体细微的技术,早就已经经过几千年变得十分成熟了,缺乏的就是萧寒知道的这种大方向,所以,当大方向正确了,丰收自然随之而来,在这里,萧寒还是功不可没的。
田野里,现在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将秸秆压的弯了腰,耕种这么多年,人们自是知道,虽然还长在大田里边,丰收,已经是在望了。
看着挥汗如雨在大田中收割水稻的人们,萧寒有些后悔,因为没有太重视,所以,想到了后世那种嵌把贴钢镰刀,萧寒却没弄出来,指使现在收割水稻的还是用的那种老式打制的按把镰刀。
这种镰刀不管事锋利还是分量,都远远不如,收割过程中,有很多的知青都肿了胳膊。俗语说的好,远里无轻担,镰刀钢拿在手中,没有谁会觉得沉重,但是,挥动一天下来,就感觉非常吃力了,加上旱育,又是稀植,秸秆硬的就像是芦苇,镰刀割上去嚓嚓作响,还真是难为大家了。
好在只是四十万亩的早稻,后边还有四十万亩的中稻以及这四十万亩后种的晚稻在,此时亡羊补牢还不晚,于是,嵌把镰刀的设计,迅速的交到了萧国华的手里,萧国华拿着设计,赶紧组织人去攻关了,希望能赶上后边的使用吧。
农场那边暂且放下,萧家集的人们也是乐翻了天,看着比往年籽粒饱满得多,穗子大得多的稻子,萧连防嚓嚓的割下了一小块,当场就捆扎了起来,掂量着沉甸甸的稻个儿(稻捆),笑的合不拢嘴,招呼过一个女性社员交代:“去,讲稻粒都掳下来,然后称称分量”!
他已经等不及全部收割之后在计算产量和单产了,反正整块的地里的稻子都差不多,还是先估量一下吧。
当女社员把称出来的数字告诉他之后,萧连防心里真正的开了花儿,喜滋滋的对大家伙说道:“虽然是估算,但是也是一个比较精准的数字了,我估计,咱们的亩产肯定能达到800斤!”
萧连防这么一说,大家伙就是一阵的欢呼,那劲头就更足了!
天是晴天,太阳是好太阳,因为有第二茬在催着,收割下来的早稻以最快的速度被捆成捆,运送到了大场里,经过连夜的脱粒,得赶紧趁着好天气讲稻谷给彻底晒干。
脱下来的稻草,按照人口也迅速的分了下去,因为打谷场里却是没有存放它们的地方的。
看着满场金灿灿的稻谷,想象着不久之后还有这么一茬人人都兴奋不已,县里边早就有人在这里等候着呢,等真实的产量数字一出来,当即就返回到了县里,随之,喜报直送各级政府!
“盐碱滩上传喜讯,早稻丰收喜人心”!当垦丰农场以及周边的萧家集等村镇早稻亩产都突破800斤这个消息传开,同样气候却因为还没有实际推广二没有种植双茬的地方的人们当即就红了眼,早稻800斤,这已经跟他们的产量持平了,甚至还高了一些,据说晚稻的产量还要高,这怎不让人眼红,这次,等不及政府的统一布置了,大车小辆的都连夜奔往了萧家集,不为别的,为的是稻种!
于是,萧家集也好,垦丰农场也罢,这下真是热闹了,为了能够得到稻种,外地的人们可是想尽了办法,一时间,弄得农场的各级领导和萧家集的三个队长焦头烂额,可尽管这样,谁也不敢吐口说给谁,因为,真正能做早稻稻种的地块只有五百亩而已,剩下的更多的早稻,其实就是原来的稻种而已,虽然萧家集和农场丰收了,那时因为有萧寒和史长生的技术指导,给了大家,却没了技术上的支持,还能不能高产呢?
“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在管理普通稻种却当作早稻稻种的田块的时候,我利用对肥、水等多方面的控制,进行了催熟,这样做的结果虽然降低了原本的产量,却也缩短了生长期,要是憋的地方一拥而上的都种植水稻,技术却跟不上去的话……”史长生并没有往下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