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叹了一口气,他忧心国事,心中郁郁,祖宗之地快不保了,自己就要成为大清立国以来最不孝的子孙了。
扭动了一下发酸的肩膀,光绪脑中又浮现出一张笑脸来,往常的这个时候,他最宠爱的珍妃便会出现在他背后,为他捏背揉腰,尽力逗他开心。
可惜如今珍妃因为卖、官案被慈禧关了起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心而论,光绪的几位妃子也只有珍妃稍微有点姿色了,其他的几位都是不堪入目,惨不忍睹,皇后更是驼背加歪脸,也难怪光绪会对珍妃念念不忘。
人生何其不幸,国事,家事,万事都衰,光绪了无心绪,心头沉重,烦闷异常,伏在案头思考,这大清为何会变成这样,在中日战争之前,看起来还有那么一点中兴的气氛,赢得了中法战争,国内难得有了十多年的平静,隐约有亚洲强国的气势,北洋海军更是被各国称之为世界第六,东亚第一。
谁知,一场中日大战便让一切化为乌有,原本看似光鲜的大清,早就陈疾难治了。
光绪恰好心中烦闷难平,忽有太监吆喝军机大臣翁同龢求见。
来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倾述的对象,想都没有多想,光绪头一抬马上便道了传,然后正了正身子,让自己看起来坐的更为威严。
翁同龢和光绪两人关系非比寻常,除了是君臣之外,还是师生关系,并且翁同龢是从光绪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了,因此光绪十分尊敬翁同龢,一见他走进大殿的门口,便起身道:“师傅!”
翁同龢笑容满脸,光绪可以说是他从小看到大,也是从小培养到大的,如今亲政之后,对自己依然恭谨有加,亲热不减,那里还会不老怀大慰。
不过,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翁同龢先是行了君臣大礼,方才站起来笑着说道:“陛下,我这是来给你报喜来了,魏季尘率军在析木城下斩杀倭人两千余人,震动宇内,威加海内,迫使倭人阵前换帅,不敢轻进,当真可喜可贺,值得普天同庆,如此下去,我大清收复辽东之地不远矣。”
光绪正在这里自怨自艾,听到此消息,抑止不住内心欢喜,连忙抢过翁同龢手中的电报,细细看了几遍,方才放下来,惊喜交加的说道:“若我大清将领都如此有勇有谋,何愁倭人不破。”
“陛下说得甚是,想不到淮军中还有如此人物,当真是美珠蒙尘,锥之处囊,魏季尘直到如今倭人入侵方才脱颖而出,可见李鸿章的淮军编制落后,平日对才能之士,多有阻拦了。”翁同龢说着说着还不忘踩了李鸿章一脚,说淮军中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升迁。
光绪在他日夜熏陶,潜移默化之下,对李鸿章感观也不是很好,皱眉道:“李鸿章近来办事是越来越不行了,失去大连湾的赵怀业,失去旅顺的龚照玙、黄仕林,无一不是他器重之辈,这些人无一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这个兵法娴熟的魏季尘,与倭人交战之前,仅是一名小小的哨官,他当真是老眼昏花了啊。”
赵怀业、龚照玙等贪生怕死,是闻敌便望风而逃之人,如今都被刑部捉拿,刑讯之后便要问罪,但是这些人明知会被问罪也敢逃的原因是,他们知道,只要花些点银两,这死罪便会变活罪,再花些银两,活罪便会变无罪。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人的想法不错,黄仕林原本是定斩监候,但是他最终以白银三万两贿赂荣禄,竟获开释,还复了原职。
也难怪这帮大清的将领见事不妙就敢逃啊,那些白字黑纸的军规早就成了摆设,腐朽的大清这简直就是在自挖坟墓。
光绪话一说完,翁同龢心中暗喜,接着说道:“陛下,这个魏季尘还提出了反攻析木城,收复失去之领土。”
“哦,他有几分把握。”光绪来了兴致盎然,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清军连连丢城失地,主和派慢慢占了上风,要是能够取得一场收复失地的胜利,那些主和派肯定不会有那么猖狂,竟然在京中风传即便割让点领土给倭人,只要能够结束战争也无不可。
翁同龢笑着说道:“臣观魏季尘此人从不打妄语,他连战连捷,愈打愈英勇,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他说能够收复析木城,一定是有十足的把握了,只是海城诸军互不统领,名不正则言不顺,臣恐魏季尘孤掌难鸣,难以指挥得动其他诸军。”
“此有何难,只要他魏季尘能够收复析木城,山海关内外军队尽归他节制又有何不可。”光绪是少年心性,难得高兴,加上翁同龢又是他最亲近之人,因此说起话来没有了平日的沉稳。
翁同龢心下默然,魏季尘才一个小小的把总,又是年纪轻轻,就算光绪相信他,其他人也不敢相信啊,看来皇上这回是得意忘形了。
扭动了一下发酸的肩膀,光绪脑中又浮现出一张笑脸来,往常的这个时候,他最宠爱的珍妃便会出现在他背后,为他捏背揉腰,尽力逗他开心。
可惜如今珍妃因为卖、官案被慈禧关了起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心而论,光绪的几位妃子也只有珍妃稍微有点姿色了,其他的几位都是不堪入目,惨不忍睹,皇后更是驼背加歪脸,也难怪光绪会对珍妃念念不忘。
人生何其不幸,国事,家事,万事都衰,光绪了无心绪,心头沉重,烦闷异常,伏在案头思考,这大清为何会变成这样,在中日战争之前,看起来还有那么一点中兴的气氛,赢得了中法战争,国内难得有了十多年的平静,隐约有亚洲强国的气势,北洋海军更是被各国称之为世界第六,东亚第一。
谁知,一场中日大战便让一切化为乌有,原本看似光鲜的大清,早就陈疾难治了。
光绪恰好心中烦闷难平,忽有太监吆喝军机大臣翁同龢求见。
来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倾述的对象,想都没有多想,光绪头一抬马上便道了传,然后正了正身子,让自己看起来坐的更为威严。
翁同龢和光绪两人关系非比寻常,除了是君臣之外,还是师生关系,并且翁同龢是从光绪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了,因此光绪十分尊敬翁同龢,一见他走进大殿的门口,便起身道:“师傅!”
翁同龢笑容满脸,光绪可以说是他从小看到大,也是从小培养到大的,如今亲政之后,对自己依然恭谨有加,亲热不减,那里还会不老怀大慰。
不过,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翁同龢先是行了君臣大礼,方才站起来笑着说道:“陛下,我这是来给你报喜来了,魏季尘率军在析木城下斩杀倭人两千余人,震动宇内,威加海内,迫使倭人阵前换帅,不敢轻进,当真可喜可贺,值得普天同庆,如此下去,我大清收复辽东之地不远矣。”
光绪正在这里自怨自艾,听到此消息,抑止不住内心欢喜,连忙抢过翁同龢手中的电报,细细看了几遍,方才放下来,惊喜交加的说道:“若我大清将领都如此有勇有谋,何愁倭人不破。”
“陛下说得甚是,想不到淮军中还有如此人物,当真是美珠蒙尘,锥之处囊,魏季尘直到如今倭人入侵方才脱颖而出,可见李鸿章的淮军编制落后,平日对才能之士,多有阻拦了。”翁同龢说着说着还不忘踩了李鸿章一脚,说淮军中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升迁。
光绪在他日夜熏陶,潜移默化之下,对李鸿章感观也不是很好,皱眉道:“李鸿章近来办事是越来越不行了,失去大连湾的赵怀业,失去旅顺的龚照玙、黄仕林,无一不是他器重之辈,这些人无一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这个兵法娴熟的魏季尘,与倭人交战之前,仅是一名小小的哨官,他当真是老眼昏花了啊。”
赵怀业、龚照玙等贪生怕死,是闻敌便望风而逃之人,如今都被刑部捉拿,刑讯之后便要问罪,但是这些人明知会被问罪也敢逃的原因是,他们知道,只要花些点银两,这死罪便会变活罪,再花些银两,活罪便会变无罪。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人的想法不错,黄仕林原本是定斩监候,但是他最终以白银三万两贿赂荣禄,竟获开释,还复了原职。
也难怪这帮大清的将领见事不妙就敢逃啊,那些白字黑纸的军规早就成了摆设,腐朽的大清这简直就是在自挖坟墓。
光绪话一说完,翁同龢心中暗喜,接着说道:“陛下,这个魏季尘还提出了反攻析木城,收复失去之领土。”
“哦,他有几分把握。”光绪来了兴致盎然,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清军连连丢城失地,主和派慢慢占了上风,要是能够取得一场收复失地的胜利,那些主和派肯定不会有那么猖狂,竟然在京中风传即便割让点领土给倭人,只要能够结束战争也无不可。
翁同龢笑着说道:“臣观魏季尘此人从不打妄语,他连战连捷,愈打愈英勇,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他说能够收复析木城,一定是有十足的把握了,只是海城诸军互不统领,名不正则言不顺,臣恐魏季尘孤掌难鸣,难以指挥得动其他诸军。”
“此有何难,只要他魏季尘能够收复析木城,山海关内外军队尽归他节制又有何不可。”光绪是少年心性,难得高兴,加上翁同龢又是他最亲近之人,因此说起话来没有了平日的沉稳。
翁同龢心下默然,魏季尘才一个小小的把总,又是年纪轻轻,就算光绪相信他,其他人也不敢相信啊,看来皇上这回是得意忘形了。